外科学
姜格宁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胸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常委、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首届、第二届),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RCS院士,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Member,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等
荣誉称号: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医生
研究方向:
肺癌、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肺部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科研业绩:
姜格宁教授主持科研项目16项,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市科委、市卫健委、申康等重大课题等。发表论文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7篇,累计IF.分,IF10分4篇,国际胸外科三大核心期刊JTCVS、ATS、EJCTS共发表论文27篇,中华系列论文73篇。主编、主译《肺外科学》《肺移植》等专著十六部,并担任十余部胸外科著作副主编及编委,包括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六部。制定并发布国内及国际专家共识7项。曾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3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次)等各级奖项15项。
团队简介:
姜格宁教授团队,致力于胸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团队依托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胸外科临床治疗中心,在肺癌、微创外科、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及肺部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工作,推动了相关领域多项临床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理念的转变。团队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组织工程气管、肺损伤/肺保护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的全链条研发,取得了诸多成果。团队立足于胸外科临床疑难问题,聚焦于构建新技术/理念/方法,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专注于培养学科人才,期望促进我国未来胸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
陈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招生专业:
1.胸部肿瘤方向
2.组织工程方向
3.智慧医疗方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行政职务:医院副院长、上海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胸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肺科GCP主任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
上海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胸心外科学会国际会员(AATSMembership)
研究方向:
1.胸部肿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
2.组织工程技术在肺和气管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3.人工智能在胸部肿瘤的临床与转化研究
科研业绩:
长期从事胸部肿瘤外科的研究、转化及推广工作。国际上率先阐明肺叶切除术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解决了近年来该领域最大争议,此成果被写入《ALungCancerJourney,-》。进一步建立全球最大的胸外科微创中心,革新早期肺癌的极致微创技术并向国际推广,已培训位外籍医师,在欧、美等心胸外科年会开辟手术直播专场。此外,解决气道肿瘤多项治疗难题:设计并实施“瓣”式成形术,为原先无法切除的患者提供根治性手术机会;首创隆突“Y”型支架,为濒临窒息的气道狭窄患者提供转危为安的手段。打造肺癌智能诊疗模式,开发肺部病灶自动识别,良恶性与浸润性判定及淋巴结状态评估的肺癌智能阅片系统,并建立肺癌预后预测的多组学模型,精准指导手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决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五年内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1篇,总影响因子分,其中包括JClinOncol(IF=33.2),JThoracOncol(IF=13.4),JAMASurg(IF=13.6)。获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包括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编写胸部肿瘤外科专著7部,包括英文论著2部,参与制定专家共识4项,创办英文期刊CurrentChallengesinThoracicSurgery。
团队简介:
肺部肿瘤联合攻关团队由同济大医院陈昶教授领衔,长期从事肺部肿瘤多模态诊疗体系构建研究,围绕肺部肿瘤外科研究与转化应用、微磁力肿瘤治疗方法探究、固有免疫识别分子功能机制研究及信息可视化等方向持续科研攻关。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面上项目9项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现有导师9位,博士生40名,硕士生17名。
张鹏
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术型,专业型)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招生专业:
外科学,肿瘤学(博士后可接受专业:临床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分子与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胸外科带组主任、科教处处长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胸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获得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GenomeBiology,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NucleicAcidResearch,GutMicrobes,PLoSPathogens等权威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团队简介:
团队从事胸部疾病的外科及精准综合治疗,基础研究主要专注肺癌的发生转移机制及呼吸系统感染免疫机制研究。团队承担有君实、正大天晴等申办方发起的GCP临床试验项目,同时在勃林格殷格翰(BI)、恒瑞、信达等国内外著名药企支持下,开展了多项由研究者发起的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肺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段亮
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胸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
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包括:
1.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
2.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自然面上等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万元。发表代表性SCI论文15篇;中文期刊多篇。
团队简介:
本团队主要从事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包括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气管脱细胞基质被认为是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最理想的支架材料。我们创造性引入激光打孔技术可以得到多孔结构的气管脱细胞基质,不但克服其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缺陷,还可以显著提升脱细胞效率,降低脱细胞过程对气管基质的成分和力学性能损害。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激光打孔脱细胞基质成功在体外和体内构建出具有足够力学强度的气管软骨组织。该成果发表于著名生物材料杂志ACTABIOMATER。此外,构建具有结构和生理仿生的气管组织一直是国际性难题。我们巧妙地采用环状结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具有软骨环与结缔组织环交替连接的高仿生气管构建,并且验证其能成功修复长段气管缺损。相关结果在顶级生物功能材料杂志ADVFUNCTMATER发表,被AdvancedScienceNews作为亮点报道。基于上述研究成功申请专利和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
单孔胸腔镜段切缺乏规范以及纵隔淋巴结清扫难度大的难点,我们总结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论证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推出后纵隔胸膜牵拉法降低了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难度,使单孔胸腔镜手术安全易行。该段切文章发表在国际胸外科领域的三大核心期刊之一欧洲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后纵隔胸膜牵拉法视频发布在国内学习网站,得到了很高的点击率和好评。
杨洋
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欧洲胸外科学会(ESTS)会员,ESTSMember
国际胸外科学会(STS)会员,STSMember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MemberoftheYouthCommitteeof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ChinaInternationalExchangeandPromotiveAssociationforMedicalandHealthCare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MemberoftheYouthCommitteeoftheChineseSocietyofBiomaterials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ChineseChemicallettersYouthEditors
ScienceBulletin期刊编委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肺移植、生物纳米材料
科研业绩:
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并入选上海卫生系统“新优青”。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Materials、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Small、Small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40余篇。
团队简介:
团队专职科研人员3人,技术员7名,其中博士学历4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带领其科研团队创立了医院胸外科实验中心和精准医疗检测平台,建立肺癌患者基因组变异模型。独立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抗肿瘤生物纳米材料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对肿瘤医学与生物纳米材料进行整合,极大提高了肿瘤检出率和精准识别程度。
赵德平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胸外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胸外科学,早期肺癌微创手术的临床研究;
2、肿瘤免疫学,抗血管生成药物增敏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7-.9在美国MayoClinic医学中心和Memorial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胸外科进修学习。于JClinInvest,EurJCardiothoracSurg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多次受邀于国际会议发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吴阶平基金等课题多项。先后获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提名奖、AME-Medtronic全国胸腔镜肺切除手术视频竞赛唯一最高奖-卓越奖等多个奖项。
团队简介:
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保持长期合作,围绕早期肺癌微创外科临床及转化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设计及开发、医疗辅助器械研发及应用等方向持续科研攻关。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多次受邀国际会议发言,获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费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医院协会理事,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胸外科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老年学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常务委员兼结核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
科研业绩:
主持国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主编专著1本,参编著书5本,撰写论文、论著数十篇,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年获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医院胸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从细胞模型,临床样本等多层次探索肺癌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疗,费苛教授重视人才培育,注重临床科研相结合,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5名和硕士生4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
内科学
徐金富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临床);或生物化学及生命科学相关学科(基础)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型干预手段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聚焦以支气管扩张症和肺部感染为代表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代表性业绩:揭示他汀类药致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促进药物说明书的改写(AJRCCM)。在国际上首先定义支扩哮喘重叠综合征(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率先发现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致病基因表型(NatureImmunol)。揭示肺干细胞携带基因工程抗菌肽干预肺部感染与损伤的作用和转化前景(EMBOMolecularMedicine)。最早针对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及其防控策略撰写发表重要学术论文(ERJ,LancetDigitalHealth)。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是同济大学医学院设立的,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团队成员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20项,人才计划22项,涵盖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等。所长徐金富教授被授予国家高层次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卫生系统优青、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是3项国家指南及4项专家共识核心执笔人。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及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兼任FrontiersinMedicine\RespiratoryResearch、ClinicalRespiratoryJournal等多家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编委。
团队始终把培养高质量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作为目标,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所占地面积平,目前有全职研究人员3人。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开拓,积极组织研究生报名并参加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展示自身科研成果和实力。
褚海青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专家库专家
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主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科研业绩:
首次总结了脓肿分枝杆菌对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发现AR-12显著的抗分枝杆菌作用;国内首次阐明了克拉霉素敏感型基因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预后的关系;总结归纳了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建立GenSeizer、MALDI-TOF、DGGE方法快速、可靠地对NTM进行诊断、鉴定和分型,应用于临床早期鉴别;报道了NTM耐药流行病学,并揭晓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并进行NTM基因组研究,建立NTM全基因组数据库,指导精准治疗,成果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等微生物感染领域权威杂志(JCR1区7篇)。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3余篇,SCI收录3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共9项,课题总经费累计余万元。授权2项发明专利。曾获上海市优秀导师,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二届仁心医师提名奖,上海市“最美女医师”提名奖等市级荣誉10余项。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的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医院示范单位、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呼吸危重症专培基地,上海市首批呼吸专培基地、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单位,年度医院科技量值(呼吸病学)排行榜全国第二,年度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呼吸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团队致力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以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特色,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导3人,助理研究员1人;临床医师8人;在读研究生超过10人/年,在研课题经费余万元。
李惠萍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内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二级岗位)、科主任(-)、疑难肺部疾病诊疗中心顾问、卫生部重点专科负责人、呼吸病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兼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地区间质病协作组组长、美国ACCP资深会员(FCCP)及ATS会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间质病学组组长(-);CHEST中文版杂志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
研究方向:
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等呼吸系统疑难疾病
擅长间质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科研业绩:
首创肺组织靶向糖皮质激素及肺纤维化呼吸操、建立间质性肺疾病鉴别诊断分析系统和临床路径。开发结节病与菌阴结核病鉴别诊断系列新技术,诊断明确率提高74%。创立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综合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超过95%。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著作权登记3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6项(包括重点项目);主持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主编出版专著两部。
刘锦铭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资深会员(FCCP)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顾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顾问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功能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呼吸病血管介入工作组副组长
上海市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区域协作组组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顾问
研究方向:
各种类型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肺血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间质疾病引起的肺心病、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尤其在急性肺栓塞,急性右心衰竭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非编码RNA在肺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包括:SCI论文60篇,总计影响因子为:余分,其中37篇均是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近两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Cellphysiology等主流杂志上,并在NEJM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文章一篇;近十年总计主持10余项课题,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计划2项,国自然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7项,院级课题3项;目前在研主持及参与总经费达万元;参加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处于国内参加频率最高的前三位;其中PI共计8项,目前牵头国内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一项,经费万;年第一发明人或其他发明人参与总计7项实用新型专利;积极推广肺血管疾病诊疗知识和相关介入技术,作为两个项目负责人已成功连续举办多届国家级I类医学教育项目:肺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习班9届,肺功能室学习班15届;在本人担任科室主任期间,年我科被认证为“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心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成员单位”以及“上海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示范性区域协作组”(全国共10家中心获得该称号);培养已毕业博士4名,硕士13名,在培博士10名,硕士5名。
团队简介:
目前肺循环科包括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导管室以及专业实验室。临床有5名具备高级职称的医师,3名中级职称的医师,1名有主任护师资格的护士长,2名副研究员;其中6名高级职称均是硕导,2名高级职称是博导及硕导。目前科室人员也主要从事各位肺血管疾病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已获批国家级及省部级十几项科研项目。
曹卫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内科学(呼吸内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成员,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辑
研究方向:
慢性气道疾病和间质性肺病
科研业绩: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呼吸内科博士毕业,8年5月-9年8月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在二十余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教学能力。从事慢性气道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的机制研究及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期刊十余篇,参编专著2部,主持及参与国自然等各类课题10项。
团队简介:
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9名。课题组现有科研型博士3名,在职博士2名。长期以来致力于间质性肺病、慢性气道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和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现与郑加麟教授团队一起推进外泌体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并侧重于探索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两个系统的共病研究中做了一定的前期工作。
李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主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科研业绩:
致力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以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特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等课题5项。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卫计委“新优青”,上海“医苑新星”优秀青年专科医师等人才项目。成果多次发表在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等微生物感染领域高质量杂志。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6篇,JCRI区杂志6篇,单篇最高他引次。第一排名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方法创新奖、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医务工会“星光计划”一等奖、上海市医务工会“星光计划”创新之星奖等。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的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医院示范单位、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呼吸危重症专培基地,上海市首批呼吸专培基地、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单位,年度医院科技量值(呼吸病学)排行榜全国第二,年度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呼吸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团队致力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以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特色,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导3人,助理研究员1人;临床医师8人;在读研究生超过10人/年,在研课题经费余万元。
沙巍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医院结核科主任,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疗促进国际保健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
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精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对结核病开展精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采用高通量多组学方法,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及其它标本进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筛查并通过临床研究进行论证;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特征进行研究,为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奠定基础;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进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研究。结核病优化新方案的研究:包括对复治结核病、耐药结核病和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缩短疗程新方案的研究,抗结核新药的新药评价等。
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结核病科)、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在研经费4千余万元。
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级指南十余部,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1项,在缩短初治敏感肺结核疗程、提高复治肺结核治愈率、耐多药患者综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新技术研究中均有突出贡献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包括临床研究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
临床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结核病临床诊断新技术和优化新方案的治疗,和UCLA、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控制反馈系统(FSC)、基因编辑技术等,对现有的结核病诊治技术进行优化,并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获得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课题资助,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及难治性结核病的治愈率。
基础研究团队致力于耐药分枝杆菌病免疫和遗传特征和相关机制的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组学技术,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缺陷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遗传因素等,为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支撑。
范琳
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结核科副主任、上海市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临床试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法防治分会秘书长兼常委、上海医学会结核病学专科分会副主委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防痨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在呼吸内科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及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20余年,年通过中国防痨协会选拔考试赴德国柏林访问学者,年受人才计划资助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感染实验室从事结核病免疫学研究1年,主持国家级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计委课题8项,长期进行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研究,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团队简介:
团队聚焦结核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及免疫研究两大主线进行。团队近年在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及治疗方面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SCI论文10余篇,在结核病临床免疫学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0余篇。
肿瘤学
周彩存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学学位/专业学位)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肿瘤科行政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肿瘤学系主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董事会核心成员、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候任主委、CSCO肿瘤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际肺癌联盟(IASLC)控烟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肺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综合治疗;耐药机制
科研业绩:
主要致力于肺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等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著余篇,其中发表包括LancetOncology,JCO,AnnalsofOncology,JTO,Cancer等在内SCI论文余篇。并具有领导多中心临床研究经验,先后主持或参与30余项国内多中心肺癌临床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抗癌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一。《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组组长。
团队简介:
医院肿瘤科是集临床诊疗、转化研究、基础科研为一体的肺癌研究团队,是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协同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周彩存教授是国际肺癌联盟董事会成员、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该学科在周彩存教授带领下,已建成人才梯队合理、学术氛围浓厚、国内具有极高影响力的肺癌研究团队。该团队目前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银蛇奖1名,上海市发展人才计划1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浦江人才1名,曙光计划1名,杨帆计划1名,晨光计划1名,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师2名,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1名,上海市抗癌协会雏鹰计划2名,医院新人培育计划2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3人。
该团队在肺癌早期诊断、晚期肺癌的精准领域成绩斐然。在早诊领域创建了精准、快速早期诊断策略,对晚期肺癌建立驱动基因阳性肺癌一线治疗新策略,驱动基因阴性肺癌确定化疗联合抗血管、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新标准,改变了我国肺癌整体诊疗模式,显著延长我国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主要贡献和成绩如下:
1、实现肺癌早期诊断和分?分型关键技术突破,创建了“精准、快速”的诊断体系。成功研发肺癌?清??抗体谱和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诊断新技术,将肺?结节肺癌诊断阳性预测值从69.0%提??95.0%,2款辅助诊断试剂盒获CFDA批准上市,填补领域空?。?次证实1天内快速诊断ALK基因融合的RT-PCR?法可替代5-7天的FISH法;建?了肺癌分?分型关键技术平台和“精准、快速”的诊断体系。在AnnOncol等发表IF10论?6篇,写?-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等奖。
2、国内?先开展ALK/HER2基因精准分型指导下的晚期肺癌精准治疗策略,显著延了患者的总?存期。开展亚太地区多中心分?标志物指导下的随机对照研究(Alesia研究),国内首次证实ALK阳性肺癌阿来替尼的显著疗效优势,成为我国优先推荐治疗ALK阳性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进?步开展II期临床研究,证实吡咯替尼治疗HER2突变肺癌有效率?达55.6%。相关成果发表于肿瘤学区杂志LancetRespMed,AnnOncol,写?国际NCCN以及中国CSCO原发性肺癌诊治指南。
3、探索驱动基因阴性肺癌化疗联合抗血管,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确定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新标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国内首次证实化疗联合抗血管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改写我国肺癌诊疗指南。国内首次正式低剂量血管联合免疫达到协同疗效,基础研究结果发表于CancerImmuneRes,ClinCancerRes。首次开展针对中国肺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11.3vs8.3月,p=0.),成为我国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写入CSCO肺癌诊疗指南,成为我国肺癌第一个获批的国内自主研发的PD-1单抗。
医院肿瘤科团队在肺癌精准诊疗领域开展了大量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多项成果写?美国NCCN、欧洲ESMO和国内CSCO等指南,在全球推?应?。获批12项专利和2个诊断试剂盒,主编专著5部,发表LancetOncol,LancetRespirMed,JClinOncol,AnnalofOncol,JThoracOncol,ClinCancerRes等论文余篇,受邀在欧洲癌症协会官方杂志EJC以专刊形式详细介绍了项目创造的肺癌精准快速诊疗体系,被称之为肺癌诊疗“中国速度”。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和华夏医学一等奖,相关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提高我国肺癌诊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
任胜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
国际肺癌联合会(IASLC)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新药研究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肿瘤组副组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
胸部肿瘤的诊治,特别是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策略以及肺癌少见驱动基因ALK、HER2等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科研业绩: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申康中心等课题以及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FellowshipAward、上海市浦江人才、曙光计划和上海市人才发展计划等人才项目资助,致力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晚期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nalsofOncology、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JournalofHematologyOncology、ClinicalCancerResearch、CancerImmunologyResearch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4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立足于同济大医院肿瘤科和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周彩存教授一直致力于肺癌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及临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Oncology、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Annalsof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著余篇,所有发表论文被他引超过16,余次。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的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17项,其中OPTIMAL和BEYOND被CSCO列为影响中国临床实践的重大研究。肺癌个体化治疗取得的部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苏春霞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同济大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转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青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精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耐药机制与对策;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科协“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1项、申康新兴前沿联合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项目1项等共10余项;作为PI或sub-PI主持或参与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在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TheEuropeanJournalofCancer,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TranslationalLungCancerResearch,Lungcancer等肿瘤领域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相关成果在世界肺癌大会、ESMOAsian年会、ELCC、CSCO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近20次。
作为执笔人撰写《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及《上海抗癌协会肺癌筛查指南》。主编《肺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肺癌患者康复指导手册》,副主编《肺部肿瘤学》,主译《免疫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上海抗癌科技一等奖两次。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首届年度人民好医生(肺癌领域)金山茶花优秀风范奖、上海市年优秀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及上海抗癌协会优秀秘书长等荣誉称号。
团队简介:
医院肿瘤科是集临床诊疗、转化研究、基础科研为一体的肺癌研究团队,是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协同创新团队。苏春霞教授为同济大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及同济大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分管肿瘤科教学和科研任务。目前肿瘤科团队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2名。肿瘤科团队在肺癌早期诊断、晚期肺癌的精准领域国内领先。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建立肺癌液态活检的精准技术和方法:团队在国内率先完善NSCLC微小标本活检方法,建立NSCLC临床小样本库,完善肺癌分子检测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小标本的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带领团队聚焦液态活检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发现叶酸受体阳性CTC诊断新技术及ctDNA可动态监测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及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免疫治疗领域,较早的应用如不同转移部位及合并症等患者的临床特征,开展肿瘤自身抗体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探索免疫液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探索多种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模型。
(2)创建基于肺癌分子分型的快速诊疗体系:建立了肺癌分子分型关键技术平台和“快速、精准”的诊断体系,年受欧洲癌症协会官方杂志EJC副主编邀请,对团队的快速诊断体系作专刊报道,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称赞,提高了我国肺癌诊疗体系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并随着治疗方式的增多,探索不断优化肺癌精准快速的诊疗体系。
(3)EGFR突变患者免疫微环境特征:亚裔人群EGFR突变发生率高,患者应用靶向治疗遭遇耐药瓶颈,EGFR突变患者免疫微环境具有特殊性,团队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出发,前期已发现TKI治疗前后免疫相关因素的变化,提示免疫耐药的可能机制,拟进一步从体内外进一步挖掘EGFR突变不同亚型及治疗前后微环境的变化,寻找精准治疗的最佳用药时机和组合。
(4)免疫治疗肺毒性的精准诊治和机制探索: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进入肺癌的临床实践中,但免疫相关毒性的管理需要实现精准化,团队负责撰写《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指南》肺癌诊治部分及《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肺毒性部分,目前免疫相关肺炎在肺癌患者中较其他瘤肿发生率高且机制不明,团队前期发现血液中嗜酸细胞增高与免疫相关肺炎发生密切相关,拟构建体内外模型进一步探索免疫相关肺毒性具体的机制和应对策略。
何雅億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秘书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SCI期刊TranslationalLungCancerResearch编委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研究方向:
肺癌的临床、转化及基础研究
肺癌精准诊疗
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早期诊断和转移机制探索
肺癌诊治的新材料研发
科研业绩:
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年获得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目前共发表论文79篇,以第一作者/共第一、通讯/共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篇,研究涵盖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早期诊断等方面。参与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及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编写工作。以编委身份参与编撰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专利6项。参加了中英文论著LungCancer(,副主编)、肺癌(,副主编)、临床研究经典案例分析(,副主编)和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编委)的编写工作。
团队简介:
同济大医院胸部肿瘤临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医院肿瘤科已经成为拥有住院床位张,年收治新诊断肺癌病人7例,开展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诊疗中心,目前为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所在主要机构,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参加或主持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40余项。医院同时具有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同济大医院转化中心、肺癌免疫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等基础研究机构,进行胸部肿瘤相关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何雅億教授团队专职科研人员3人,技术员3名,指导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2名。该团队长期聚焦肺癌的临床、转化及基础研究、肺癌精准诊疗、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早期诊断和转移机制探索和肺癌诊治的新材料研发。聚焦以上研究方向,采用“临床-转化-基础-临床”模式,团队成员完成多项肺癌基础及转化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临床工作中,每年诊治患者0余例,其中新诊肺癌患者余例。每年完成肺穿刺余例,气管镜余例。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多项基金及课题,并进行肺癌转化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世界肺癌大会(WCLC)、日本肺癌学会年会(JLCS)等国际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及壁报展示,并获得年ESMO、年ESMOASIA和年JLCS的TravelGrant奖项。
许亚萍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院放疗科学科带头人;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医院放疗科党支部书记和行政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
兼任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肿瘤放疗质控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SBRT学组委员;华人医师协会放疗协作组(CRTOG)执行委员会常委、华人医师协会CRTOG肺癌工作会员会副主任委员、CRTOG放疗免疫工作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研究方向:
肺部肿瘤精准放疗、肺部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的联合治疗
科研业绩:
主要从事肺部肿瘤的精准放疗和以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早期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及局部晚期肺癌以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放疗与化疗、放疗与靶向、放疗与免疫等)的临床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多次在WCLC、ASCO、ASTRO、ESMO、ISDE等国际学术大会上作学术交流。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策略》、《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精要与临床实践》、《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译专著4部《肿瘤放疗最新进展—IMRT、IGRT、SBRT》、《放射治疗计划策略》、《肺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肿瘤再程放疗》。参编《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版)》以及国家首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校局级及院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可支配科研经费余万元。主持或作为分中心PI参加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作为项目组牵头人,以“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获得年度第六届“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作为项目组参与成员,以“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其他多项科研成果参与或为首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省科技进步奖和省自然科学学术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团队简介:
同济大医院放疗科始建于年,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专门针对肺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科室,近年来每年收治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近5人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肺部肿瘤放疗中心。科室拥有由6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博士生导师2名。所有医生及物理师均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3名。放疗科设备先进,有GE公司的国际最顶级放疗定位机DiscoveryRT、瓦里安的高端肿瘤放射治疗设备TrueBeam;还具有强有力的软件设备为其放疗技术的精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如瓦里安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和VelocityTM肿瘤多模态影像管理及放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利用高度整合、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放疗技术的优势,将放疗从传统“精确放疗”进一步升级到了“智慧精准放疗”。近年来,放疗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许亚萍教授的带领下在肺癌放疗方面发展迅速。年,放疗科放疗质量控制顺利通过了IROC国际机构的质量认证,该项认证的通过意味着我院肿瘤放疗科所开展的放疗技术的在质量控制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同时科室还是全国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培训基地,每年主办本学科国家级医学继续再教育项目2项。自年开始,放疗科每年举办“肺癌精准放疗‘叶园论坛’”,参与“叶园论坛”的都是国内外资深专家,迄今已经举办了三届,每一次探讨的都是肺癌放疗领域前沿话题,备受国内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