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在国内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1个存在养老金预算赤字,而根据社科院的预算,在年之后养老金将收不抵支。
年,国内人口自年代以来首次减少,比前一年少了85万人,这一时间点比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预期的都要早,这是全球经济最大意外之一。
人口的持续减少,比预期的时间点更早到来,这也意味着,以现行的养老金体系来看,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难题。
人口的减少并非是许多人所设想的那样缓慢,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会在某个时间窗口形成“火山爆发前的累积和集中释放”。
人口如何影响社会?这是一道关于“老无所依”的难题。
老龄化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难题,这在人类社会并非新鲜事,在亚洲国家中,韩国和日本都比我们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所经受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同类国家,我们的问题在于“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指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还有养老金上的。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去年的国民人均收入在1.2万美元左右,差一点点才进入高收入国家1.3万的门槛。
从养老金占GDP的比例来看,我们也是偏低的。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说,“如果把各国GDP作为一个参照系来看的话,多数国家统筹养老金的总量约为GDP的50%-%,有的国家超过%;而我们的这个比例较低,约10%以下,有人说6%,也有人说2%到3%,这些都说明,现有的基础并不太好,所以未来的挑战是很大的,要更好应对老龄化和未来的养老问题。”
“未富先老”,一方面体现在我们的收入上,不足以为未来的养老进行更多的个人储蓄;而在养老金发放上,我们的统筹养老金总量也很低,这说明养老金只能作为一个偏向于基本需求的存在。
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加上低生育率带来的新生儿减少,这为未来的老龄人口的退休养老金发放,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延迟退休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可能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我们要考虑老年人的平均健康水平,不可能忽略现实去一味延长退休年龄;二是我们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产力效率问题;三是我们还要考虑企业的负担成本,今天企业已经缴纳的养老金用于现缴现付,这对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样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开支。
基于这三点因素,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最终的效果可能是锦上添花,而非是雪中送炭。
最终我们可能会发现,让你看结构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几乎是不可逆的。
例如房价的下跌、市场的饱和、养老的难题等等。
目前我们依然还有着七八亿的劳动者,但却依然难以完全覆盖养老成本,随着退休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也势必会越来越大。
人口的变化不单单对投资、消费和生产等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系下,也将加速养老金账户亏空。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中提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养老金)在年之后将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将达到.3亿元,并在年扩大近倍至11.28万亿元,这个缺口几乎是现在年度宏观GDP总量的十分之一。
而养老基金累计存余情况也不容乐观,它在年累计达到峰值6.99万亿,随后开始逐年减少,可能在年消耗殆尽。
以上数据都是社科院基于企业缴费率为16%以及年人口结构变化所做的预测,并且包含了补贴,如果剔除补贴,养老金可能更快用完。
具体到省份、地区,一些地方的养老金早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
早在年,河北、黑龙江、宁夏3省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到了年这一情况扩大至6省、年为7个省份,到了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省份预算赤字,如果仅看收不抵支的话,则会更多。
比延迟退休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个人养老金的推行。
作为一种更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个人养老金需要先参加养老保险,才能够购买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相当于一个存钱的账户,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笔钱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提前取的,只能等到退休之后提取,或是是丧失了劳动力、出国定居等等。
缴费也是完全由个人意愿的,但一年内最多只能存元;个人养老金的特点是可以抵税,假设一个人一年买了元的个人养老金,那么理论上相当于每年有1.2万的免税额度。
也就是说,工资越高,能够省下来的个税也就越多,最多能够省元的个税,这就相当于白嫖,因此个人养老金更适合税前收入超过元的群体,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
而作为一种偏向于市场的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收入群体未来的养老状况。
不过个人养老金是领完即止,不存在终生可以领取的情况,一般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强制储蓄的理财方式,收益当然是比存在银行要高,而且还能够减免个税。
养老金关系到每个人以后的老年生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养老所带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