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险公司拒保后就被列入黑名单了,不能再买保险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言论时大樱桃就愣住了,客户说这话时认真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差点让我怀疑自己了。
那么被拒保后,还能再买保险么?
答案是看情况!
从险种看,被医疗险拒保,可以尝试防癌险。被重疾险拒保,不一定被寿险拒保。还有储蓄险、意外险、团险、惠民保等都是可以再尝试投保的。
如果是同一险种,就要看身体状况了。
消费者购买保险,都需要通过一项流程——核保。
即保险公司会对投保信息进行分析、评判,最终确认是否承保,或者以一定的条件承保,或者不承保。
核保会核投保人、被保人的健康状况、财务状况、职业等信息。
其中大部分核保结论都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位客户,体况异常包括抑郁症和甲状腺结节。
前后投保6家保险公司,4家拒保,2家除外甲状腺承保。
那么同样的身体状况,同样的险种,不同的保险公司却给出了不同的核保结果呢?
文章,大樱桃和大家讨论过“健康告知”的内容,各家保险公司的健康问卷内容大致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行业内有一个普遍的核保结论,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参考。比如已经罹患恶性肿瘤,那除了意外险,基本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会承保。
除此之外,在行业普遍的核保结论上,每家公司也会根据自家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对某些体况事实宽松核保或者收紧核保。
比如案例中的客户,单说抑郁症这一个异常,有的保险公司核保严格,不愿承担一点风险,直接拒保。但另一些保险公司就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选择承保。
同样的体况,核保结论差别却是两个极端。
也因此,当在投保过程中,遇到健康问卷中“被保险人是否曾经被保险公司解除合同、拒保、延期、有条件承保”等问题时,如实告知即可。
这家保险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参考,却不会盲目跟从。最主要的,还是看自家的“核保手册”。
核保手册是保险公司核保标准化的核心。
简单说,某个异常在什么范围内可以按标准体承保,或者按一定条件承保,延期,或者不能承保,核保手册中都有详细的要求。
通常,业务员能拿到保险公司给的常见异常的核保结论表。
但核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会有专门的核保部门,由核保人员结合被保险人提供的信息和公司本身的核保手册给出一个综合的核保结论。
同一家公司的核保情况也不是一模一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