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分为两类,分别是:
职工养老保险:上班族交的养老保险(简称:职工养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上班的人交的养老保险(简称:居民养老),比如自由职业或者无业人员等
举一个职工养老保险的例子
张大姐从23岁开始工作,到65岁退休!以杭州市职工缴纳社保为例:单位缴纳比例14%,职工个人缴纳比例8%。如果忽略张大姐42年间的工资增长,她的工资是杭州市本年度的平均工资元/月。
缴纳费用
图:杭州社保缴纳比例每个月张大姐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8%=.2元;
每年张大姐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2×12(月)=.4元;
42年张大姐个人共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4×42(年)=.8元
当然,这么多年张大姐的工资不可能没有起伏,我们只是按照8%的比例将张大姐缴纳的所有保险金额累加起来。
每个月公司会给张大姐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14%=.6元;
每年公司会给张大姐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6×12(月)=.2元;
42年公司会给张大姐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2×42(年)=.4元;
从上面的总计算可以看出,张大姐个人和所在单位42年一共交了=.8+.4≈61万元!
这仅仅是社保养老保险的缴纳部分,还未计算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大病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总起来计算下来会达到百万之多!
当然,这些钱的缴纳也不是白交的,养老保险的缴纳是为了退休以后能够领取养老金,来保障退休后的正常生活,那么我们多长时间能把养老金的钱给领回来?
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
先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
其中,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一年12月);
目前大家每月能够领取的个人账户中养老金的标准来看,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计发月数也不一样,到65岁退休是按照个计发月数来算。
再回到张大姐的例子:
由于退休员工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为便于统计,我们假设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恒定为1,且不需要计算过渡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2×42×1%=.8元。
个人养老账户存储额=×8%(缴纳比例)×12(月)×42(年)=.8元≈22万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8元÷(计发月数)≈.6元;
所以张大姐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8元+.6元≈.4元。
如果按照每个月领到的养老金计算,想要回本,需要的时间=×8%×12×42÷.4÷12=4.1年!
缴纳养老保险并不亏!
也就意味着,我们70岁以后领到的养老金都是赚的。
再者,个人养老账户存储额是可以继承的,当出现了一些不幸情况,个人养老账户的存储额可以由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来继承,所以,目前来说,并不会亏!
最后,养老保险是我们退休后生活的一个基本保障,尽量缴纳,即使没有缴纳,也要通过其他养老途径进行养老准备。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到版权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