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保险40年40人群星闪耀时之马明哲

来源:保险 时间:2023/1/19

年11月19日,中国保险业国内业务在被停20年后,启封!

这一天,是中国保险人永远的大日子。

弹指40年,看业内业外,观潮起潮落,赏群星闪烁,叹人物轮回……

40年,乘风破浪。受益恢宏的国运与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由一个保险弱国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必会登顶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保险强国。

40年,风华绝代。中国保险从仅有的人,发展至今成为容纳千万就业者、20万亿总资产的金融大产业。期间是一代代保险人奋斗、努力的轨迹,有他们的青春、职业生涯,甚至整个职业周期。

在那里,有他们的欢笑、祈祷与寻找,也有他们的哭泣、迷惘与收获。

40年,白驹过隙,总有一些事儿、一些人,当铭记,这也是中国保险人不该忘记的年份。

唯此,《今日保险》杂志社、《今日保》公号,共同开启《中国保险40年40人》及《特别致敬40中国保险人》选荐活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结束,共80人已选定。

即日起,陆续推出四十年保险英雄传记。

MBO路漫漫圆起最大金融梦

年,30岁的马明哲对蛇口招商局老板袁庚说:“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此话是指年前招商局的保险梦,年即有保险招商局。

马明哲当时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此言一出,马明哲就走上了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的路途。或者说,是走了一条新路。

袁庚大喜,当即操作。在袁庚治下蛇口12年中,出了3家股份制企业,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南山港务开发公司,个个新锐。

年3月21日,平安保险成立,13名员工,这是年后中国内地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万港元,工行信托投资公司51%,招商局49%,刘鉴庭任董事长,马明哲任总经理。其时,内地保险市场只有人保、平安和太平洋。

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最炫的路径是MBO。但在中国,金融机构几乎是不可能MBO的,平安的准MBO,可以说是国内国有金融机构中的惟一一例,这是个历时16年的故事。

年平安成立员工风险基金,年更名为职工合股基金公司,年更名为新豪时。马明哲作为员工持股机构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至此弱化了体制对他的人事任免控制。

马明哲认定:应让股东数量尽量地多,以减少股东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其间,工行、中远集团和招商局的退出,对于平安管理层实行MBO是个绝佳的机会。中远退出时的投资回报高达4倍,招商局是10倍。

年,平安保险的第三大股东变成了江南实业。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实际最终的控股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工会、平安证券工会和平安信托工会。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

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共计持有平安17.61%的股权,离实现控制权仍有一段距离。但机会再次降临。年,深圳市政府下属机构对平安的持股权由23.02%下降至19.42%,平安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最大的机会来自年的上市。

年6月24日,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在保险业,最早盯着上市的是平安,平安资质较好,国际化水准高。一般认为,把规模较小的人保财险(与中国人寿相比)放在前面,带有投石问路的味道。在人保财险上市成功,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保险板块有了感觉后,再推出国寿可谓顺风顺水,而最后平安的上市,被认为是“不用愁”的。

就上市规模而言,平安在同业中并非最大,中国人寿年上市时筹资34亿美元,远高于平安的17亿美元,但平安特殊的股权结构显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平安外资股份几达规则允许的最高限。

在前几大股东中,除了汇丰斥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居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股权均因上市而相应摊薄。此时,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分居第三、四大股东,平安员工持股计划占前九大股东的股比已经上升至23.7%,老大上位,MBO了。

之所以说平安的员工持股计划为准MBO,是因为平安管理层理论上并没有绝对控股,即便是在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内部,也没有控股。上市的成功也没有为马明哲带来了丰厚的个人收益。

平安招股书披露,至年4月24日,马明哲本人拥有员工持股计划约1.10%,相当于平安发行股本的0.16%,为平安内部持股最多的个人。按照平安上市股票的定价区间9.59到11.88港元,上市后马明哲的身价将达到万到万港元。另外,董事、监事和高管持有员工持股计划约4.64%,将分享3.4亿到4.2亿港元的财富,平安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共达1.95万人。

MBO是年最敏感的话题,这之后又有香港学者郎咸平与科隆顾雏军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之争,有经济学家忽然的集体失语及纷争的骤起——所以,TCL李东生、平安马明哲的故事,就更为稀罕。

在平安成立到上市的14年间,围绕控制权,平安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招商局、中远集团、摩根士丹利和汇丰等中外股东也是进进出出,最终形成了国资、外资、民营资本三分天下的股权架构,平安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渐变为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

除去外资,平安的国际化还在于引入海外人才。当时平安余名A类干部,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选拔。但在排名前的高管中,61位来自海外,平安总部的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营销等主要业务部门一把手,都由外籍人士担任。其中包括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副总经理顾敏慎,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RichardJackson,副总经理兼首席市场执行官吴岳翰,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罗世礼,还有来自友邦的首席稽核执行官叶素兰,总经理助理兼总精算师姚波。

此外,平安子公司高管中来自海外的有:曾供职于英国保诚的平安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源祥,曾任DBS唯高达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安证券董事长叶黎成,曾任高盛(亚洲)执行董事的平安信托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恺,曾任职宏利保险的平安健康董事长张振堂,还有来自巴黎百富勤的平安资管董事长陈德贤。

摆平如此众多的中外精英,是马明哲的一大能耐。

对不断加入平安的外籍专家,平安人早已习以为常,习惯了越来越多的英语交谈。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说,年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后,“愿景”这个词开始流行,但平安员工很多年前就常用了,因为身边很早有了台湾同事。

在中国保险业,马明哲多年来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躲避媒体,埋头干自己的事,并且一件件事都令人惊讶地干成了,几乎后无来者。但到了年,马明哲躲不开了。

对平安来说,年上半年乃多事之季。

年1月21日,平安发布公告,决定配售不超过12亿股A股,并发行不超过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1月18日平安A股的收市价格98.21元计算,平安再融资的规模达到亿元。消息一出,平安股价连跌,之后一个月另有23家公司先后出台融资方案,毫无悬念都遭遇股价下跌,平安被视为引发A股暴跌的导火索。

2月11日,高盛将平安的投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并将其A股和H股的目标价拦腰斩半。2月25日,证监会发文称:“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股民解读,证监会文件是对着平安来的,是监管层的救市行为。

然而,平安声明表示,其融资行为并不会因证监会文件而取消。3月5日,平安千亿再融资计划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现场投票赞成率超过90%。再融资方案为亿元的增发和约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与之前的亿元方案的传说有出入。

5月9日,平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