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近20年寿险行业险类结构变迁盘点新单保费

来源:保险 时间:2025/1/13

  先说结论:

  1、截止年底,寿险行业规模保费3.8万亿元,其中原保费收入3.2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亿元,投连险独立帐户新增交费亿元。

  年度规模保费结构如下图所示:

  

  2、年度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其中,普通寿险1.35万亿元,年金保险亿元,健康险亿元,意外险亿元,万能险亿元,投连险8亿元。

  年度原保费收入结构如下图所示:

  

  3、年寿险行业新单保费规模1.1万亿元,相比年增加了近16倍。

  作为寿险公司都很看重的新单保费,到底是否有助于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呢?

  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因素后,“TOP7+1”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增加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ROE;而中小型寿险公司的新单保费收入反而导致了公司ROE的下降。这可能预示着一些中小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边际成本已经非常高了!新业务价值率甚至可能为负!如此,我们也能理解前段时间,监管为什么密集调研“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详细解释见正文,类似地我们前不久写的另一篇文章,也是本结论的佐证,可见中小型寿险公司盈利到底靠什么?“七平八盈”定律还有效吗?

  4、“13精”测算了头部公司的险类差异。

  

  国寿、平安寿的普通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8.6%和49.7%;

  太平寿普通寿险占比为40.5%,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而泰康和人保寿险的分红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9.5%和53.4%;

  太保寿分红险占比为41.2%,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友邦人寿的第一大险种是健康险,占比超过51%。

  正文:

  基于保险年鉴数据,“13精”收集-年寿险行业各家寿险公司的主要险类数据指标,包括普通寿险、分红保险、投连险、万能险、健康险、意外险和其他产品,以及新单保费、退保金、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新增交费等11项指标。

  基于此,我们将梳理一下寿险行业的主要险类结构变迁,并结合财务数据对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利润贡献进行评估。

  1

  我国寿险行业险类规模与结构

  截止年底,寿险行业规模保费3.8万亿元。其中,原保费收入3.2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亿元,投连险独立帐户新增交费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保户投资款和投连险账户的新增交费统计始点是年,故规模保费口径从该年度开始。

  年数据取自银保监会的行业公布,其他年度数据基于保险年鉴83家寿险公司加总而得。

  

  从规模保费的结构来看,原保费收入占比从年的65.3%逐渐提高到年的84.6%;万能险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占比从年的31%逐渐下降到年的14.8%,结构占比下降了一倍。

  实际上,从万能险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来看,年相比年的1.1万亿元,也缩减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重点   年度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

  

  其中,普通寿险1.35万亿元,年金保险亿元,健康险亿元,意外险亿元,万能险亿元,投连险8亿元。

  

  普通寿险结构占比呈现出一定波动性,从年的11.5%,逐渐提高到年的49.6%;受政策调整影响,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34.7%),此后又逐渐提高到年的43.4%。

  年金保险则从年的60%逐渐下降到年的31.6%;

  而健康险在原保费收入中的份额是持续提升的,由年的3.7%逐渐提高到年的22.8%,达到历史新高点。

  保险年鉴也公布了各家公司的新单保费,这是寿险公司最为看重的成长性指标。

  年寿险行业新单保费规模1.1万亿元,相比年增加了近16倍。

  

  作为寿险公司都很看重的新单保费,到底是否有助于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呢?

  2

  新单保费能否助推公司盈利呢?

  新单保费作为寿险公司的“看家”指标,到底能否对公司盈利产生积极影响呢?

  本次,“13精”将使用寿险行业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及相关数据样本,对此再次验证。

  我们共计收集了-年个公司样本点,使用roe表示公司盈利能力、rinv表示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lnnewprem表示公司新单保费的对数形式、lns表示公司规模的对数形式,并控制时间虚拟变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从总体样本来看,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司的ROE。

  

  这似乎与直觉“不符”!

  前不久,“13精”写过一篇中小寿险公司盈利靠什么的文章,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主要研究结论是,在控制公司投资收益率这一个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且对公司盈利影响很大的因素外,我们发现中小型寿险公司“做大”负债端,由于“较高”的负债成本,并没有真正发挥杠杆效应,反倒有可能遭到杠杆反噬。

  这对我们产生了启发!

  接下来,我们将全部样本分为TOP7+1和中小公司两类子样本,再次进行回归。

  其中TOP7+1指的是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和友邦人寿。

  在TOP7+1的子样本中,新单保费收入增加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ROE的。

  

  相比而言,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子样本中,新单保费收入增加对公司ROE产生了显著性负影响,这也验证了我们上次文章的结论。这可能预示着一些中小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边际成本已经非常高了!新业务价值率甚至可能为负!如此,我们也能理解前段时间,监管为什么密集调研“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让我们再次回顾对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忠告:

  靠低定价、高获客成本,是很容易冲规模的。

  问题是这种规模究竟能够带来什么?

  这种规模带来的是非常高昂的负债成本和渠道成本。

  如果这些成本已经达到5%,或者更高,那么你如何相信未来能够实现盈利?

  你如何相信未来能够持续的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负债成本?

  这个未来究竟有多长?

  是要赌一波大牛市吗?

  3

  年寿险公司主要险类结构状况

  首先“13精”计算了头部公司的险类差异:

  

  国寿、平安寿的普通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8.6%和49.7%;

  太平寿普通寿险占比为40.5%,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而泰康和人保寿险的分红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9.5%和53.4%;

  太保寿分红险占比为41.2%,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友邦人寿的第一大险种是健康险,占比超过51%。

  各家公司主要险类收入的详细指标可见下表: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13个精算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