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秦朔朋友圈
马明哲:无止之境,无我之境
秦朔
文秦朔朋友圈
金秋十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表彰了40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入选。
十月公布的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出先进个人99位、先进单位49个,马明哲也在其中,是25位“奉献奖”获奖者之一。脱贫攻坚奖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是该领域规格最高的政府奖项。
马明哲获得的两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一个体现的是创业创新的成功,一个体现的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引领企业不断超越自己,迈向无止之境。胸怀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回馈社会,这是企业家的深层动力,引领企业攀登无我之境。
业界一直说马明哲有两个大脑,一个想今天一个想明天,一个想金融一个想科技。荣获深圳“40年40人”和全国脱贫攻坚奖,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马明哲的两个头脑,一个想着企业,一个想着社会。
年平安保险在蛇口开业时,只有13名员工、3台电脑、平方米办公面积,32年后,平安已经位居年《财富》世界强第21位,在金融机构中的排名仅次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排名14)。考虑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收入构成中,非保险业务大致是保险业务的近4倍,所以单就金融收入看,平安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公司。
借用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高盛集团前董事长兼CEO亨利·保尔森的话,“平安的成长故事是一个不断创新、坚韧不拔和展现超群领导力的壮举,也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平安能从小到大,与时俱进,登上金融业规模第一的山巅?
这个答案,和平安从创立伊始就建立了规范化的现代公司治理、使管理层可以按照长期主义目标,做那些“难而久又是对的事情”有关;和平安一直致力于搭建“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系统上”的管理体系有关;更与马明哲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与远大抱负有关。
上篇:财富之创造
马明哲的企业家精神,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财富的创造,一个是财富的责任,即为何创造财富以及如何回馈社会。
在第一个层面上,马明哲身上有三个鲜明特征,即强烈的危机感,正向的思考习惯,不竭的学习意愿。
先说危机感。平安脱胎于蛇口工业园区,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在平安之前,内地的保险市场是垄断经营,只有一家公司、一种服务、一种价格。平安是一个新生儿,没有优越的背景,一开始只能在深圳一个地方做产险,如果不努力,或者一遇到对手的抑制就退缩,不可能存在下去。
这种强烈的危机感造就了平安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今天平安的一些高管当年都是从“扫楼”做业务起步的。当时国贸大厦是深圳的地标,有几百家各类贸易公司在此办公,平安人就从50多层开始一层层往下扫。一位参与过“扫楼”的高管说:“过去只有人保一家在经营,客户有啥材料,要自己跑一趟去交。平安的业务员则愿意上门取资料,随叫随到,还经常为客户取衣服,帮客户搬家,觉得有客户能让自己跑腿办事,就是一种信任,只要客户一提出,特别心甘情愿去干。”
马明哲也多次说过,创业早期,一次次的挫折和客户的不理解、不接受,让同事们难免感到无奈和沮丧。“但我们坚信,我们给客户送去的,是责任、承诺和希望,时间会证明一切,保险一定能得到客户的认同。我和同事一起,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展业,顶风冒雨,走街串巷;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为节省成本,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眠。”
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你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加努力,为顾客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就能活下来,走下去。“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这种孕育于蛇口的文化基因,正是平安不断前行的密码。
马明哲的危机感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多年前,马明哲就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影响。他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