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年中国平安的累计涨幅甚至不到4%,跑输大盘至少10个点。再加上前不久刚发布一份令人并不怎么满意的年报。相信不少投资者已经气得跳脚。但这份年报真的那么不堪吗?实际上究竟又有多少人去深入了解过这些业务形成的逻辑?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解读。中国平安旗下涵盖六大业务: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银行业务以及刚发展起来的科技业务。正是这六大业务的变动构成了中国平安整体收入和利润的变化。为了更好了解当中的业务具体构成,下面对这六大业务逐一解析。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以个人险和团体险为主,按保险规模分为新业务和续期业务。在这简单说一下新业务和续期业务的意思。新业务是指投保人买了一份保险,之后每期上交的保险费收入。换言之,新业务是保险企业的新保险保费收入。续期业务是指尽管投保人每期都交了保费,但保险合同有固定保期的。当保期到了,投保人要想继续获保就要续期。而续期类似一开始买保险那样,重新购买的意思,续期了之后还是要求每期交保费的。所以,续期业务也可以说是保险企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由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这些企业经营,并通过代理人、银保、电话销售以及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表现不太好,净利润较去年下滑了7.4个百分点。其中,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继续追踪下去其实可以发现,年寿险及健康险代理人和电话销售、互联网及其他渠道保费全线下滑,仅有银保渠道维持正数。不难猜出,受疫情影响,代理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在线下正常展业(支付给代理人的业务佣金也同比下降18.6%),最后造成了保险收入增长放缓。但也由于疫情让比较多人开始更加重视健康问题,所以多数投保人愿意继续对保险进行续期,使得续期业务整体维持小幅增加。从险种变化看发现,分红险和投资连结险下降,而年金险、万能险、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意外及短期健康险维持上升。财产保险业务:说到中国平安的财产保险业务,相较于其他保险企业来说,无疑是最为齐全的。由于数量太多,这里主要着重说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车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这五大类险种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占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4.6%。年财产保险业务收入还是比较稳健发展的,同比增长5.5%,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2.9%。主要是车险综合改革背景造成的。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主要来自车险。由于车险综合改革规定保险企业必须为消费者让利,保费下降使得财产保险整体综合成本率上升了2.7个百分点。保险资金投资业务:保险资金投资业务主要由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里面的闲置资金组成的。为了更高效利用这些钱,保险企业一般会把这些闲置资金进行理财投资。细分可以发现,中国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以投资债权类投资为主,权益类投资为辅,同时保留部分现金应对不时之需。截止年12月31日,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3.74万亿,比去年增加16.6%。不过,保险资金投资业务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反而分别比去年下降0.1%、0.7%,出现小许下滑。如果结合去年全球大放水导致市场无风险利率持续下滑背景以及保险资金投资标的去分析其实不难理解。保险资金投资本来就需要以低风险为主,因此多数投资到债券和理财产品领域,而去年股票市场迎来一波小牛市,反观债券市场行情比较低迷。受此影响,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收益有所承压。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分为信托和证券两大领域,通过平安信托、平安证券两大平台运营。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则是由平安融资租赁和平安资产管理等进行管理。信托业务涉及特殊资产投资、基建投资、服务信托、私募股权投资四大领域,多以债券投资为主。证券业务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期货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财务顾问等服务。年信托业务净利润稍有下滑,证券业务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表现较大的增幅,原因是去年全球放水带来了一波小牛市,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增加,反之债券市场表现低迷。尽管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震荡,但整体上资产管理业务仍同比增长18%。银行业务:银行业务来自大家比较熟悉的平安银行。受疫情影响,去年大多数银行都不好过,加上国家要求银行让利中小企业助力复工复产,压缩了净息差。由于平安银行受益正在进行的零售转型,跟招商银行这类轻型银行发展模式那样,业务经受住了考验,全年净息差仅下降0.09个百分点,实现较快的恢复。年银行业务营收和净利润仍能维持正数增长,同比增长11.3%、2.6%。其中,零售业务同比增长10.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7.7%。此外,资产质量方面也变得更加优秀。比如,不良贷款率下降非常明显,贷款拨备覆盖率(60天以上)继续增加。不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减少,需要留意一下。科技业务:科技业务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实现收入,通过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平安医保科技等子公司进行运营。科技业务不难理解,就是通过打造互联网线上平台,比如壹账通、平安好车主、平安企业宝、金管家等app,更高效去帮助旗下所有业务提供流量和其他服务支持,并以此为基础收取费用。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之类高大上专业术语,说白了是对互联网科技赋能业务的逼格说法。虽然科技业务起步不久,但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同比增加了8%。由于疫情问题,有很多保险业务不能在线下开展,反而促进在线服务渗透率大幅提升。比如,年这一年,壹账通在线上促成超亿元贷款交易规模,壹钱包为超3.23亿个人用户提供理财、购物、支付、积分等金融和消费服务;平安好医生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在线咨询、健康管理、处方、挂号、二次诊疗意见及1小时送药等一站式医疗服务,累计线上咨询量超10亿人次;汽车之家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达万,“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26亿,12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万。此外,平安医保科技刚成立不久,医院、医生、药店、参保人,打造智慧医保一体化平台,为寿险及健康险提供服务,目前已累计中标10多个省级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年科技业务总总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金融壹账通收入同比增长42.3%。平安好医生收入同比增长35.5%。而汽车之家在国内乘用车销售量同比下降6%的挑战下,收入同样录得2.8%同比增长。......整体上,可以发现年中国平安无论营收还是净利增速都表现为放缓的迹象。具体为,营收同比净增长4.23%,净利润同比下滑4.2%。结合前面拆解的六大业务,造成经营业绩放缓的原因主要与寿险及健康险和财产险两大业务净利润下滑有关。一是年疫情影响,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因线下缺失,大大放缓了这部分领域的增长速度;二是财产险业务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提高了整体成本。财产险业务不多说,年车险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短期车险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洗牌,赔付率逐步提升,加大综合成本率压力。目前关键在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这里面出现了较大问题。实际上,自年以来,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的新单和NBV都是负增长的,远低于之前几年30%的增速。虽然近年客户规模总体继续增加,但客均营运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年寿险及健康险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下降了10.5%,其中新业务贡献更是少了差不多一半。这样的成绩放在保险股中几乎是排末名。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业绩如此承压,中国平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上一轮景气周期,保险行业受益于年对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放开。但年,号文件落地,监管重新收紧,保险行业逐步进入下行。在号文件严监管之下,投资理财类的险种受限,以保障为主的险种开始受到青睐。中国平安当时曾靠着平安福这款明星爆款产品推动寿险及健康险收入大幅度增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产品加入,价格战加剧,代理人开单难度越来越大,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增长乏力。年下半年起,中国平安率先开展寿险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渠道上的减员增效,产品上的结构优化升级,在寿险及健康险引流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打造综合金融生态圈,形成一个闭环。寿险改革有阵痛是正常的,只不过今年叠加了疫情影响,才使得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承压明显。截至年底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降至万人,同比下滑了12.3%,活动率大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至49.3%,代理人人均月收入为元,也同比下滑了8.2%。但受代理人规模下滑以及业务规模变动等影响,保险业务整体佣金支出也跟着同比下滑18.6%。虽然年中国平安交了一份不怎么合格的答卷,但是六大业务构成综合金融生态圈战略才是主菜。中国平安最有可能依靠综合金融生态圈跳出业绩瓶颈。说到金融生态圈,那就不得不提到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伟大的保险投资集团,但收入构成保费收入仅有四分之一,零售服务占比一半。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是用保险费收入导流,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投资能力做资管,投向零售服务、铁路能源等多个领域。中国平安也是以庞大的保险业务导流,在此基础上衍生一系列金融生态闭环,反哺保险主业。如何理解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生态圈?在这里面,平安用户既可以向旗下寿险及健康险企业和产险公司购买保险,又能找平安银行存贷款或者平安租赁开展租赁业务,其他时候还可以委托平安信托、平安证券进行投资理财,甚至接受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的医生医疗服务。可以发现,受益于综合金融战略与数据赋能持续深化,中国平安的用户交叉渗透率在持续提升,黏性不断增强。年新增客户万,有36%来自集团互联网用户。此外拥有多个合同客户占比提升至38%,客均合同数达2.76个(基本上一个人在中国平安里面买了三份保险)。所以,对于年因疫情和一直以来寿险改革带来业绩承压,实际上并不需要太过看重。中国平安已经来到了深水区,那么起跳在即。(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