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杨再平,现任亚洲金融(港股)合作协会秘书长,经济学博士,先后在央行、原银监会、中国银行(港股)业协会工作数十载,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
不论是机构类型、公司治理能力、业务种类,还是融入国际舞台,我国金融业在过去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飞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依旧如影随形、不容忽视。我国正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关键期,大国金融的终极目标不单是追求规模上的“巨无霸”,更重要的是构建运行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如杨再平所说,这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就大国金融依旧需要自我改革的魄力与坚持。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
杨再平
年9月,我作为武汉大学派往加拿大的高级访问学者,到那不久,接待人员带我们去银行办理银行账户,领了一本崭新的个人支票。此后到哪买东西,不用现金,签发支票即可。这让此前在国内从未见过个人支票的我感到很新奇,也多少有点自卑。
年9月10日,在亚金协·东京金融高峰论坛上,曾在摩根士丹利任过董事总经理的日本众议员小田原洁先生在主旨演讲中如是说:“人工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技术、金融科技和共享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热门话题。这些技术大多由美国、欧洲和日本开发,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中国远远走在前列,并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让作为亚金协中方秘书长的我无不感到很自豪。
年4月26日,时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的我会见瑞士银行家协会高级管理人员,嘉宾见面即送其协会中文会刊,封面标题《瑞士金融中心已向人民币张开双臂》,内页更有论述文章《人民币势必成为主要国际货币》。这更让我对人民币“走出去”或国际化充满信心。
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言以蔽之,40年改革开放成就了新起于国际金融之林的新兴大国金融。回顾这段金融史,无不令人振奋。
从“1”到
“1+4+N”
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一个维度可简单概括为“从‘1’到‘1+4+N’”。
1,即人民银行独此1家。那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史和逻辑的起点。那1家银行其实也不完整不独立,而是与财政部合署办公,充当财政出纳。年1月,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序幕。接着是中国农业银行(港股)、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港股)、中国工商银行(港股)相继恢复、分设、独立、诞生,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和设立分行,多机构多功能银行业体系逐步形成。
但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银行体系起初仍是各管一块,业务不交叉,相互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随着改革的推进,引入竞争机制成为必然。于是,工商银行下乡,农业银行进城,中国银行上岸,建设银行进厂,成为当时中资银行业的重大改变。而年国务院正式决定重组交通银行(港股),并将其定位为全国性股份制综合银行,更是明确要打破彼此割据、缺乏竞争的状况。随后又陆续组建了一批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紧接着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
年,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基本分离,进而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从此,“国家专业银行”这一名称成为历史,代之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截至年,银行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计家,保险类金融机构总数个,证券类金融机构总数个。
40年改革开放,金融机构从“1”到“1+4+N”,多种类金融机构分工并存、功能互补的中国金融体系,已然成型。
从“技术上破产”到
“稳健金融大国”
几乎是在多种类、多机构分工并存、功能互补金融体系形成的同时,风险向金融业转移积聚。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商业周刊》以及英国《经济学家》等国外媒体,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报道,称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破产。
实际情况是:截至年6月底,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达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6%。账面呆账贷款比例虽然不到2%,但由于呆滞贷款中有许多贷款实际已收不回,因此,实际呆账贷款比例要比账面统计高得多。
面对数额相当大的贷款呆账,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年可以使用的呆账准备金只有约亿元~亿元,不断形成的呆账贷款不能及时核销,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
相应的,风险乃至区域性金融危机事件不断。比如,年10月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接管中银信托投资公司;年1月14日,关闭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年10月6日,决定关闭清算广国投,3个月后,决定其破产还债;此外,还先后关闭了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广西北海城市信用社、青海德令哈市鸿业城市信用社等。还发生过广东恩平、广西陆川、湖北大江信用社等区域性金融风波。
针对银行业风险的积聚和高危状态,年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显著提高金融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新一轮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启动。
与此同时,年,财政部发行亿元特种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年,国家相继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
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动用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作为补充资本金,实施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决定。年4月21日,又批准注资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实施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并注资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实施其方案。
除动用外汇储备充实资本金支持几大国有银行进行股改上市之外,国家还另外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
正因为我国银行业在年之前实施并完成了上述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因而与美欧银行业严重危机遭受重创并至今仍深陷危机难以自拔形成鲜明对照,我国金融业不仅幸免于危机,而且“风景这边独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年底达到万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0.98%,同期俄罗斯、欧盟、美国、巴西、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9.5%、6.8%、5.5%、3.8%、1.7%,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全球处于最低水平。整体资本充足率超13%,拨备覆盖率为%,净利润为1.51万亿元,多项经营指标位居世界银行业前列。
虽然近年来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年6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又反弹到了1.86%,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仍属比较稳健的金融体系。年12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其中最核心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总结了年以来中国取得的五大成就,肯定了中国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整体而言,中国属于稳健金融大国。
从简单粗放到
多样精细
在化解历史累积高危风险从“技术上破产”到“稳健金融大国”的同时,我国金融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取得了可观进展,这就是“从简单粗放到多样精细的金融服务”。就银行业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对象日益惠及更广大社会民众及大中小多层次经济实体创业发展。其一,过去我们的银行业基本只做对公即公司金融业务,而很少做对私即个人金融业务,如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私即个金业务成为各行业务发展战略重点,并从单纯的消费信贷扩大为包括结算、担保、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咨询等广泛内容。其二,过去我们银行业的对公即公司金融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也基本只对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如今,银行信贷支持的所有制歧视已不复存在,对非公企业信贷支持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商业追求。其三,过去我们的银行业对公即公司业务存在“垒大户”倾向,贷款基本只对大中型企业,如今,正逐年向小微企业倾斜,连续四年实现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其四,过去我们的银行业偏好大中城市,农村金融服务十分薄弱,如今,各类金融机构正积极下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机构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同时通过机构及服务“双覆盖”,利用正式网点、建议网点以及ATM机、转账电话等形式,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是服务网点及渠道体系日益增多且改善。其一,物理网点不仅每年以数千计增加,向广大城乡地区广覆盖,而且环境功能日益标准化高级化。其二,各主要银行客服中心日益壮大,其以电话、网络等方式,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高效化、多元化的服务。其三,银行卡日益成为服务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活动的“随身带”,其凭借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现金、支票等成为最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同时正日益发展成为信贷、理财、现金管理的工具,甚至在金融功能的基础上,还加载了社保、公交、铁路、教育等经济和社会功能,发展成为综合服务平台,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个性化银行卡产品也不断涌现。其四,自助设备投放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年银行业务离柜率为87.58%。其五,电话、网上及手机银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借助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高科技智能体系,让百姓享受到24小时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天候便捷而高效的服务。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等组成的最新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如前文引述日本众议员小田原洁先生所说,这方面,“中国远远走在前列,并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三是服务种类及产品日益多样丰富。其一,过去,我们的银行业只有简单存贷款业务,且存贷款业务品种极其单一,如今,可供选择的存贷款业务品种已多种多样。比如,个人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活两便、教育储蓄和通知存款等;机构单位存款主要有活期、定期、集零、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等。至于银行贷款,各行面向市场积极借鉴或创新,已推出诸如委托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项目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保全仓库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或收购业务、保付代理即保理业务、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以及自助贷款等多样化品种。其二,中间业务加速发展,业务种类日益丰富,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增加了社会福利。其三,理财业务产品金额及品种年年超翻番。截至年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种类近10万,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是年底多亿元的59倍多。其四,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加全面资产管理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据了解,年,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标志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的正式起航。截至年底,就有22家商业银行机构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包括五大行、10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商业银行私行客户超过57万户,管理资产总规模达8.4万亿元。
四是全行业服务理念日益增强,精益求精打造行业服务品牌蔚然成风。近些年来,各行从高层到普通员工无不高度重视服务,从上到下广大员工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文明规范服务公约及实施细则,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标杆体系初步成型。尤其是,连续10年从全行业20万个服务网点评选表彰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评选表彰“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入选单位条件包括网点服务环境、理财资讯及信息公示、业务种类及处理效率、人员配备与精神风貌、服务制度与规范、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等六大项58细项,可谓“二百挑一”、“二千挑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对标”,经过检查考核、合规性审查、检查验收、第三方测评等步骤,层层选拔,由此推动全行业创先争优打造行业服务品牌蔚然成风。
从闭关自守到
全球化生存
从历史看,年,汇丰银行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2年,花旗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中国算有了外资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港股)、华侨银行和渣打银行四家外资银行继续在上海营业。经历“文革”后,仅汇丰银行留守,也是名存实消。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金融业,如果还算金融业,也是完全闭关自守。
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自此开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且越开越大。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个,分布在70个城市,其资产总额3.24万亿元,比年增加了10多倍;共有外资保险业营业性机构71家,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03万亿元;在华合资证券公司共13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约10%,总资产占比约5%。
最近,我国更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包括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设置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鼓励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境外专业投资者等等。
与此同时,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范围与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年底,共有22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6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家。5家大型商业银行海外资产规模达10.59万亿元,占同期五大行资产规模的11.6%。近几年,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部分股权、工行相继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和中国澳门诚兴银行以及南非标准银行部分股权等,具有全球影响。
截至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约37万亿美元,高于美国17万亿美元的水平,已然全球最大银行业。在年的30家银行中,我国已有4家机构上榜,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跻身第二组银行,在系统重要性得分30~50位的银行中;另有6家银行上榜,部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已经非常接近入围标准。在今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年全球银行强”榜单中,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位居榜单前四位;全球银行强前50榜单中,12家中国地区的银行入榜,在前50榜单中占比24%。与此同时,非银机构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显著提升,保险业总资产增长至年约16.75万亿元的水平,按保费收入已居全球第二,平安保险公司作为新兴市场唯一代表进入全球九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之列,其它的八家都在欧美。
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