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现不久的互联网保险对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短短数年间,不仅在影响着行业的固有生态,影响着各个主体的运作模式与结构,也在影响着保险人的思考与探索。在年10月16日举办的“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富人寿总裁助理、总精算师郭潇以之对互联网保险的深刻洞察,以产品为脉络,回顾了互联网人寿保险产品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广阔前景。27:42以下为郭潇在“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实录:谢谢《今日保》提供这样的平台,可以见到这么多的好朋友。今天我来到这里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特别是今天上午听了很多来自主体公司、科技公司、中介公司等行业大咖的分享,感到收获很大。来之前我也在想,今天和大家分享些什么内容呢?想想还是讲如今的互联网保险,特别是今年发生了疫情,疫情之下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是怎样(发展)的。所以,我从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角度,结合对互联网业务既往的发展与各位做些分享。1观摩互联网寿险的前世今生:互联网寿险二十年,从台式机到移动互联的三次演进回头看过去几年,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上午江泰保险经纪的沈开涛董事长也讲了,二十年前的拓荒者开创了保险中介的新局面。实际上,互联网保险,特别是互联网人寿保险发展的时间可能比传统的中介要短一些。-年左右,起步探索阶段,也是互联网寿险1.0时代。这一时期,互联网保险已经开始萌芽,但车险互联网化比寿险更快一些,因为车险产品相对更标准。寿险为什么没有那么快呢?这与科技、认知、移动方面都有关系,核心还是因为寿险产品的确相对更复杂。早期,互联网寿险产品和产险公司的产品没什么区别的,都是短期化的、碎片化的。严格意义上,这仅仅是试水或探水,互联网人寿保险产品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核心阵地,大家也不知道在这个赛道到底应该怎么跑,到底未来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此后,我们都在试水探索当时的销售模式。我把时间段划到年,这十年大家都在探索。在起步探索阶段,行业主要从信息化和渠道化两个方向摸索“保险+互联网”模式,在产品、运营、营销、客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我是做精算出身的,当时做产品时是不会考虑要将产品放到网上卖,更多是想在个险渠道卖,我们产品在银保卖如何设计,在团险卖如何设计?也会考虑中介费用的问题。至于互联网嘛,把现有产品搬上去就好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对不起行业的感觉。在运营方面也是一样的,当时无非是我们会把互联网化的因素添加进去而已,是简单做加法的过程,而不是重构的过程。再看客户,这时候中国已经开始有不少宽带网民,而且有一定的连接数量,但大家通过互联网买保险这种相对虚拟一点、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这种连纸都看不着的电子保单,还是存在问题,不是很能接受。从营销来讲,互联网只是传统渠道的补充,我们去试水,试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年,快速全面发展阶段,互联网寿险的2.0阶段。在快速发展阶段,庞大网民基数、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支付、行业主动变革以及客户线上理财习惯是推动互联网人寿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网民数量这时候有一半是基于PC端,手机应用还没有那么强,但一些简单产品已经可以通过PC端去实现了,包括当时的淘宝、当时的电子商务,其实是整个环境促使行业做出改变。线上理财是促进业务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点,虽然那时候保障型产品——现在看到比较多的重疾、定寿甚至百万医疗那时候还没出现,连雏形都没有,但整个行业还是积极的、向上的。其实大家一直在持续地探索思考,能不能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让这个行业不浪费这个东风,继续做下去。这个阶段就是春天来了,就是我们快速发展的阶段。那时候的产品并不是那么完善,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手机还没有普遍移动互联网化,我们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