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吉龙编辑
安心
相互保的出现如同在保险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旋风。
依托支付宝平台的流量优势,相互保自10月16日上线以来,用户实现爆发式增长,截止到11月5日,其用户已经突破万人。
随着相互保的爆红,其影响力也早已经穿透蚂蚁金服生态,对更多的行业产生了影响。尤其是网络互助行业,那里的从业者对相互保的出现表现出“五味杂陈”的心态。
这个形式酷似网络互助的保险产品到底是敌是友尚无定论,网络互助行业对相互保担心、紧张、期待,他们对这个新生事物的未来充满好奇。
而这款承载着蚂蚁金服在保险领域野心的新产品上线后,如何在普惠保险和引流工具之间保持平衡的争议也一直没有散去。
相互保的未来可能继续在“旋风”和“旋涡”之间前行。
蚂蚁金服的野心
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历史,相互保的蹿红速度也是非常罕见的。
10月16日上线,第三天用户突破万,第8天用户突破万,第18天突破万。作为参照,其前辈余额宝在上线18天时,用户才刚刚突破万人,不及相互保的1/6。
支付宝的流量支持在相互保的快速发展中显得居功至伟。阿里巴巴财年Q2季报数据称,截至年9月30日,支付宝的国内年度活跃用户超过7亿——为了推广相互保,支付宝曾在其APP首页上对产品进行露出。
流量因素之外,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认为,“相互保”之所以受到热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广泛存在的大病保障需求被唤醒。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商业保险目前在国内覆盖率非常低。根据中信保诚人寿发布的《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数据,我国商业健康险支付比例只有4.5%,而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则接近40%。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调查结果是,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超过8成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相对于传统商业保险,相互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价格设置的比较亲民,“相互保”采用费用分摊机制,根据实际出险情况,均摊保障金及10%的管理费。
相互保方面表示,单起案件每个用户的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根据精算师估算,每期大家被分摊到的钱最多也就十多块钱。”信美相互总精算师曾卓表示,基于目前国内的重疾发生状况,预计参与的成员第一年需分摊的实际金额为一两百元。
由于定位精准,相互保的火爆似乎是必然的。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保险总裁尹铭对相互保的预期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参与人数可以上亿。
外界认为,这款由蚂蚁金服联手信美人寿推出的新型保险产品实际上寄托了蚂蚁金服多年以来在保险领域的2C的“野心”。
年8月,马云出席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时表示,“互联网保民已经有3.3亿,人数上是股民的3倍。”马云说,“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保民是健康的。”
蚂蚁金服内部对保险平台赋予了toC和toB两个任务——年5月尹铭发布内部邮件称,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行业做好保险教育,让全国的消费者对保险最基本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建模等技术,助力保险公司推出触达到生活方方面面、理赔体验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在这两个任务都有一定的成果呈现。
在toB方面,蚂蚁金服年先后推出了旨在帮助保险公司实现车险精准定价的“车险分”以及代替定损员,帮助险企提升定损效率的“定损宝”。
而在toC方面,年8月蚂蚁金服已经联合中国人保寿险共同推出了1块钱就可以起投的“全民保·终身养老金”产品。再加上近期推出的相互保,蚂蚁金服在C端也有了两款产品。
除了教育用户,推出相互保也是蚂蚁金服抢先布局市场潜力巨大的相互保险的必要动作。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国际上看,相互保险始终是一种主流形式。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显示: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2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覆盖9.6亿人。
而全天候科技统计了银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数据发现,年1-8月,中国四家互助保险公司合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73亿元,占比仅为0.13%。
在相互保险行业的布局上,蚂蚁金服走在了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前面。早在年,阿里就发起筹建了国内首家寿险相互保险公司——信美相互保险。
相互保内部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大众的健康保障意识觉醒,加之互联网科技发展,使得相互保险在服务效率、运营效率及模式创新上都有了可能。相互保险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好时机,所以,“信美相互与蚂蚁金服对相互保险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都长期看好。”
相互保的降维打击
相互保走红之后,经历了年喧嚣、年平台纷纷退出的网络互助行业再一次回到了媒体和大众视野。
按照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介绍,“相互保”的灵感来源于阿里内部已经运营接近10年的“蒲公英互助计划”。
但很多用户发现相互保的玩法和年创立的康爱公社模式非常相似。
“相互保采用了N多康爱公社原创的玩法,包括0元加入、事后收费、39岁年龄分段、30万目标等等。”康爱公社创始人张马丁表示。
相互保界面(来自支付宝APP)
康爱公社四大特点(来自康爱公社网站)
“相互保应该是从网络互助行业有所学习和参考。”一位网络互助行业高管感叹,“两者相似度太高了。”
但相互保内部人士对全天候科技提到,相互保险产品具有相互制特色,相互保是将相互保险这种组织形式和机制通过产品和模式的创新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落地
相互保的出现对于网络互助行业来说,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康爱公社创业7年半,付费用户大约万,而相互保还未满月,用户就已经超过千万。张马丁称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期之内,“支付宝的巨大影响力摆在那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边有保险牌照加持,一边采用网络互助的玩法,在张马丁等业内人士看来,相互保的出现对网络互助行业形成了“降维打击”。
多年以来,盈利前景、用户规模、监管一直是制约网络互助行业发展的三个瓶颈,但是对于相互保而言,这些瓶颈看起来都迎刃而解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网络互助平台的盈利前景实际上非常受限,大部分互助平台专注于大病,有点公益属性,用户从心理上不一定能接受平台赚钱。但是,相互保本身作为保险产品则可以将盈利放在更重要和理所当然的位置上。
比如,按照规则,相互保可以收取10%的管理费,而类似于轻松互助、康爱公社收取服务费只有2%。用户已经超过万的轻松互助和用户接近万的水滴互助的网络互助业务基本都处于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状态。
用户规模是网络互助发展的基础,而网络互助获取新用户不易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网络互助行业2家头部平台——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的用户大多也是从各自的轻松筹、水滴筹等网络公益筹款业务转化而来。而相互保的爆红已经证明了用户基础不足为虑。
“互助保险模式表面看起来门槛很低,几乎没有技术门槛,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并不受大众认可”,张马丁透露,只有网络互助业务的康爱公社在年到年几年间,只发展了2-3万的用户。
在监管上,相比相互保有信美相互保险公司的牌照背书优势,网络互助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条文认可。
据了解,网络互助行业在年还被监管部门2次发出风险警示并进行整治。当时保监会提示称,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严重误导消费者,承诺赔付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第二,风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方面还对投资机构进行了“敲打”,“对投资机构说如果你们投的平台违规了,你们都不能投保险行业了。”这引发了投资机构的撤退。
上述人士称,监管部门的警示让网络互助行业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尤其是用户的教育成本陡然增加。由于业务几乎没有利润,因此无法烧钱推广,导致很多平台积累的用户很少,缴纳的费用也很少,不足以支撑赔付,所以年很多平台就解散了。
由于缺乏监管认可,网络互助行业不仅是小平台生存困难,一些获得融资的中型平台后来也陷入困境。
以17互助为例,它先后获得经纬创投、晨兴资本、阿里前高管李治国、执一资本等多个资方的投资。创始团队中也有多位来自阿里巴巴的知名人士。但17互助在两轮融资之后慢慢沉寂,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