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谭国超、李昌幸)
行业概览
行业概览:社会刚需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高增长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连接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巨头、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覆盖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的全价值链条,进而实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等场景落地。
中国拥有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年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位列全球第二,达72,亿元,年至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8%;预期于年及年将分别达到,亿元及,亿元,年至年以及年至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7%及7.7%。但是,中国人均医疗健康支出在年全球十大最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中仅排名第九,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此外,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资源短缺、老龄化发展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更需要利用互联网特性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以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服务。
地域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医院医院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及执业医师数量相对中部、西部有绝对优势。中国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医院。医院均位于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山东、江苏及浙江等较富裕及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省份;而河北、河南及湖南等较不富裕但人医院均不足家,此类地区患者较难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和治疗方案。
人口老龄化
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3.5%,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导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依赖,如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的逐年攀升,使得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相对较低
中国人均医疗健康支出相比其他具有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仍相对较低。年,中国国家医疗健康开支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1%,而南韩、日本及美国的相应百分比分别为7.4%、10.9%及17.7%。此外,年中国的人均居民医疗健康开支为.6美元,分别约为南韩、日本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及二十分之一,表明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仍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
政策梳理:药品、医疗及医保相关政策联动发力
医保相关政策打破政策壁垒,通过医保支付优化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结构,减轻患者负担。医保相关政策要点如下:(1)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范围;(2)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发生的药品费用同样比照线下医保规定的支付标准和政策支付。目前已有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四川、广东等地区将定点医疗机构的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以及线上购药纳入医保。在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允许第三方平台接入直接对接医保,例如微医互联网总院对接武汉、天津等地方案已落地。
业态盘点
医疗服务:医院和科技公司主导各具特点,慢病管理将深化
医疗服务包医院主导类型。其中,科技公司主导的在线问诊平台旨在满足消费级医疗需求,只提供在线轻问诊与健康咨询服务,不能开具处方;医院主导的医院医院的线上模式,一般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提供挂号问诊、远程医疗、预约诊疗、购买处方药等服务,是严肃医疗的延伸。
在短期内,受制于政策约束,医院诊疗价格偏低,同时,医院对于分成比例相对强势,因此医院的单价和分成比例都低于互联网平台,导致收入增长受限。因此,医疗IT厂商短期内可能承受一定压力。在长期内,医疗IT厂商是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虽然能够利用高分成比例优势吸引医生,医院为了保持自身优势能够采取激励措施以留住医生;另一方面,医院医院,能够满足患者就诊及更复杂的需求,而在线问诊平台资源有限,将逐渐向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方向拓展。
新冠疫情不仅提高健康与保健意识,还使得在线问诊的民众接受度增加,从而培养了用户习惯。结合政策环境不断向好的条件下,在线问诊市场的质量标准将提升。因此,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年至年将按7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由年的90亿元大幅增至年的1,亿元,并于年达4,亿元,占中国医疗咨询总量的68.5%。
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处早期阶段,渗透率有望突破
医药电商的发展始于年,先后经历初创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洗牌期,行业格局逐渐形成。此外,政策对医药电商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明朗。例如,《“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丰富了电商平台的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两票制有利于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进而淘汰不合规企业、《药品管理法(修订稿)》规定可以有条件地放开网售处方药等。因此,医药电商备案、审核、经营范围、价格管理等制度和规范愈加明晰;政策促进药品质量提升、着力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网售处方药、电子处方流转逐渐放开等一系列政策的规范与完善将给医药电商带来巨大机遇。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慢病发病率上升和有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因此,受到药品供应多样化和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以零售端销售额计,已经达到1.8万亿元。零售端销售额预计将由年的1.8万亿元以4.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年的2.2万亿元。
我国医药电商作为医药流通的渠道之一,受益于全渠道的增长趋势,其交易规模逐年增长。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渗透率达0.93%。目前,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格局即将形成,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信息化:需求端保障行业巨大增长空间
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医院自主编写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软件;21世纪前后,专业医疗卫生信息化公司的出现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产品化,让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年,新医改正式启动,医疗卫生信息化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年前后,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控费为目的的医保控费系统建设、以“互联网+医疗”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改进以及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传统的以医疗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的社会需求,以数据融合为驱动的系统架构应运而生,并迅速占据市场。
互联网商保:技术赋能商保,提升产业链价值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包含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扩大了医疗支出保障的覆盖范围,包括疾病险、医疗险、失能险和护理险,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受两保合一影响,我国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慢病患病率增长、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增多,医保支出增多,且结余率处于历史低水平位置,面临着较大的收支压力问题。
重点领域
医疗服务:行业增量空间大,医院成主要深化方向
“互联网+医疗服务”意义
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该市场以医院和在线问诊平台作为中心媒介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属于服务范畴,不仅拥有服务业的特性还拥有医疗服务本身的独特性,医院品牌管理存在的无形性、因医疗服务因人而言存在的差异性、因即时为患者服务而存在的不可仓储性、因患者生命安全和医患关系而存在的高风险性、因24小时服务和病程管理存在的连续性,这些独特性往往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双刃剑。因此,以互联网技术赋能医疗服务是必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服务扬长避短。
医药电商:保健品成B2C模式驱动力,附加服务促价值增长
医药电商模式
医药电商的B2C模式是指卖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分为自营式B2C和平台式B2C。此外,B2C模式能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提醒、资源共享等服务。
在民众健康意识增强、保健消费支出提高、老龄化趋势显著的背景下,保健品作为B2C销售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具备快消品属性且消费频次高,因此通过线上购买的方式较其他品类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医药电商:议价能力为B2B模式核心,市场竞争激烈
B2B模式的参与者包括由药企联盟投建的医药B2B企业、依托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医药B2B企业、区域流通企业建设的医药B2B企业、平台型医药B2B企业和由医药电商反向建设的B2B企业。其中,药企联盟投建的医药B2B企业和依托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医药B2B企业具有良好的物流能力,区域流通企业建设的医药B2B企业具有一定的地域销售优势,平台型医药B2B企业具有一定的业务专业性,由医药电商反向建设的B2B企业能够拥有完善的业务布局和供应链维护能力。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亿元,同比增长34.3%,整体市场增长稳健。
驱动因素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携流量资源入局,以领先技术护航
在市场政策环境向好和医疗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医疗服务、医药电商等领域布局,寻求需求端、支付端、供应端的业务增长点。互联网巨头自带巨大的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能够将内在用户转化为医药平台用户,进而能够提升互联网医疗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市占率和推动互联网医疗“医+药+险”闭环的形成。
需求端:消费群体年轻化,线上购药动机明确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占比超过总用户数量的一半。现阶段,青少年更熟悉互联网且更注重便捷性,能够尝试利用区别于传统医疗的信息获取渠道及医疗消费方式以提升医疗效率;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快文化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