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职工档案是职工们退休待遇审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职工档案都有什么作用呢?主要有三个:
第一,补全个人信息。现在的社保系统,一般只记载着用人单位、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到账钱数、个人账户余额等一系列因素。但是跟职工待遇相关的很多因素,是没有记载的。而且社保系统输入的因素,是以企业自主申报为主,社保部门无法一一核实,只有在退休的时候才会拿出档案来一一对照。
第二,确认退休年龄。很多退休人员的出生年月是以档案记载为准的。大家都知道有身份证号,但我们的身份证号是年9月6日实施的《身份证条例》才要求建立起来。对于身份证的建立,都是通过一次性信息采集方式来完善的,很多人的身份信息采集不完善,比如很多老人的出生年月都是以阴历为准,实际上应当通过万年历找到阳历的。而且,登记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差错。
第三,确认视同缴费年限。很多老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职工档案中会有相关证明。
所以说,对于下岗工人来说,如果退休时没有人事档案,下岗职工就无法办理退休手续更无法领取养老金。所以即将退休的朋友,在退休之前要了解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里,以便办理退休手续。但是如果不小心造成档案丢失,该怎么办呢?
下岗职工档案丢失怎么办?
一般来说下岗职工的档案会保存在原单位的档案部门,对于下岗职工档案国家也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规定了保存措施丢失比较少见。如不小心丢失,可考虑下列补救措施:是通过单位向当地人社局申请补建档案并将补建的职工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等个人资料报人社局备案。
单位需要补充的职工资料有:工龄确认表招聘备案表工资验封卡以及劳动合同和招聘录用手续还有知青登记表和入伍登记表和退伍登记表军官转业审批报告表等原件及复印件。
对不能补齐的材料可提供其他社会资料记载和证明。如因单位原因造成职工档案丢失致使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则由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并落实相关待遇。
职工档案文件不全怎么办?
文件中如果缺少被视为缴费年限的相关证明材料可能会比别人少领很多钱。视同缴费年限包括原国有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原干部和固定职工,其原工作时间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计算工龄的政策规定上山下乡年限;安置工作的复员军人军龄和军人保险制度实施前的军龄等。
如档案不全可找原单位负责人、变更后的单位有关人员、当地档案室找自己有关资料,只要能证明自己有视同缴费年限,就能让自己的养老金更多一些。
档案一般存放在哪里?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里。一般大学生毕业后,档案有三个处理方式,一是存放在原籍的人才市场,二是存放在工作地的人才市场,三是单位可以接收档案,可以存放在单位。留学生的一般是存放在留学生服务中心。
职工下岗以后,人事档案的存放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转递到个人户口所在地的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二是转移到第三方具有档案管理资质的单位代为保管;三是与原单位协商,如果原单位有档案管理权限,可暂时存放在原单位。待找到新工作以后,再转递到新单位或者新单位所属地的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总的来说,人事档案记载了我们从上学到工作到退休的整个人生轨迹。在职工办理退休时:对于需要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审核特殊工种工作经历的人员、审核职称待遇、特殊奖励待遇的人员、需要鉴定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的人员来说,必须提供人事档案,否则相关年限和待遇无法认定,将直接影响养老金的核算,更严重的有可能无法办理退休。
因此,大家一定要将自己的人事档案保管好,千万不要放在个人手中,以免影响以后办理退休。如果大家对于职工档案还有更多疑问,可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综编自:暖心人社、康波财经、人事通。
度小满金融有钱花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