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复杂而广泛,政府已将应对这些挑战作为国家政策重点。在年3月中国“两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包括“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战略”,足见这个议题对确保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家政策规划蓝图中的重要地位。
在此背景下,6月22日,泰康保险集团联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有意义的长寿”线上研讨会,召集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养老事业参与者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分为上下两场,分别探讨何谓有意义的长寿,及分享了各国基于创新养老照护模式所开发的养老设施。
各国与会专家通过探讨长寿的意义,对更积极地理解人口老化、优化养老实践达成了共识;这种尊重生命的积极价值观与泰康的长寿时代理念高度契合。
01
长寿时代下的生命观念
知名专家、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教席人类学教授凯博文(ArthurKleinman)表示,中国老龄人的生命意义与我们在迎接老龄化趋势时的准备工作息息相关,为老人创造有价值的老龄生活对于中国迎接老龄化非常重要。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生命伦理学中心终身教授聂精保阐释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生命观,并着重从文化作品和中国古代经典中挖掘中国儒家文化中影响长寿和养老态度的社会伦理观点。
武汉大学董辅礽研究院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
在围绕生命观展开的圆桌讨论中,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介绍了泰康的商业模式和在养老领域的布局,认为尊重生命价值、倡导积极生命观的态度贯穿泰康商业逻辑和实践。在快速到来的长寿时代中,社会各界需秉持对生命尊重的共识来努力,泰康也将通过商业创新的企业方案对长寿时代挑战予以积极回应。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萧庆伦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卫生经济学教授萧庆伦认为应从文化角度拆解、重新认识各个国家的老龄问题应对举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称,各国对老龄问题和应对举措的认识需各取所长,从中国哲学、西方医学道德中获得启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方向副教授廖璨璨发言称,中国儒家思想的智慧贡献对于适应老年人需求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文化不只是看个人,也要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02
创新养老模式
养老态度不但与文化环境有关,也涉及养老过程中的诸多维度社会问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唐丽园(KarenThornber)教授呼吁,一方面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