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夏天开始了,和高温与蝉鸣一同到来的,是关于身材的种种讨论。年复一年,人们在这个季节打起精神,重新将目光投射到健身领域中。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从线上课程、智能设备到直播教练,健身行业的革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居家成为热门的健身场景,当运动成为人们调节日常的主要方法,带着重塑生活方式这样的使命或发展前景,越来越多品牌或个人选择将自身的创造力投入进去。
Keep就是这样的公司。它观察着潮水的走向,也影响着潮水的走向。
35岁的思思是从Keep的优质内容中走出来的一员,她是中国的“Zumba女王”,也是Keep的官方课程设计师。思思的故事既是她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行业前行的见证。
#1
从健身房到互联网
北京还是上海?
前程、机会、生活质量……这两座城市的选择是社交网络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年轻人在两座城市之间徘徊、流动,看上去在选择落脚的城市,实际上权衡的还是生活方式。
十年前,思思选择了上海。彼时她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在一份稳定的工作中对生活的一成不变产生了恐惧——仿佛已经能看到自己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样子。她毅然决然地辞了职,拉着一个行李箱,转换了城市。虽然前路茫茫,但是热血沸腾。
十年后的当下,思思回到了北京。仍然只有一个行李箱,仍然是出于对事业的考虑,但和从前不同,35岁的思思除了勇气还有底气,这一次她目标明确,决定转换前进的方向,从线下健身房走进屏幕——她将在国内健身应用公司Keep担任官方课程设计师——Keep是中国最早进入在线健身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线上运动内容“课程设计师”这一职业从零到一的缔造者。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Zumba培训教练之一,一直以来,思思都活跃在行业的一线。她从基层做起,数年来,她通过一节节课程与学员保持着直接接触,从教练到项目统筹都有参与,她在线下积累了众多忠实的追随者,也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思思和Keep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年。那会儿她正在一个专业的Zumba培训课程中担任培训师,其中有一位学生恰好是Keep的员工,后来便邀请她参与公司内部的课程设计,“当时觉得反正那个时间还可以,我就说行,就做了。”
合作陆陆续续地做着,年,思思原先的工作出现了变动,考虑再三,她索性全部放下,转而以全职的身份加入Keep。年,Keep提出聚焦家庭场景的新战略,专注于家庭场景下的健身需求,全力线上业务。思思也决定从上海来到北京总部。
这意味着,她需要放下上海的一切,重新进入一座城市,并开启事业上的另一个阶段。
最大的转变在于线下和线上的区别。虽然已经在Keep工作了三年多,但在来北京之前,她一直在自己相对熟悉的线下开拓市场,如今,她需要快速学习如何在线上提供更好的课程给用户。除了专业的健身知识,她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保表拆解等技能,更多时候她不再是对着教练,而是对着电脑。
她需要适应与从前完全不同的工作节奏,属于互联网公司的节奏。
35岁,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行业资源,思思本可以选择更为轻松的岗位,但现在她变得比从前更忙了。工作日早上十点到公司,一直忙碌到晚上七八点。而为了保持身体的记忆,休息日她还会去到线下健身房开课,和真实的Zumba爱好者们产生交流与连结。
之所以能够主动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节奏,除了“在35岁突破自我”的想法,更出于她对健身用户的观察——疫情以猝不及防的速度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也改变了太多人健身的方式,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对线上课程的需求飞速增长。从录播课到直播课,从普通教练到明星教练,无论是平台还是用户,都更新了在健身领域的生活方式实践,也为市场带来全新的机会。
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十年如一日,思思没有要安稳下来的打算——她的目标是接下来能做得更好。
#2
从运动员到Zumba女王
出生、成长于哈尔滨的思思自小接触花样滑冰及短道速滑,直到高中,老师鼓励成绩优异的她直接参加高考填报喜欢的专业,而不止是在体育学校中选择,加上家长也认为运动员训练太辛苦,她才放弃成为专业运动员的路径,报考了中国石油大学数学系。
在北京读大学的四年,为了保持运动,她开始接触健身房,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毕业后,她为了换个生活环境从北京搬到上海,在她考虑什么职业能够最快地挣钱养活自己时,健身教练份工作进入她的视线。
健身房的面试比思思想象中顺利。得益于从小打下的运动基础,在试课之后,她立刻就被录取了。又因为出众的学历背景与处事能力,思思很快开始参与到管理层的工作。
那是年的上海,就在前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健身开始成为城市居民们的日常,以及一种时髦、前卫的生活方式。各类健身房、工作室兴起,街道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一开始,思思带私教客户,也带团体课,包括莱美操课和力量训练她都开。“我其实以前教很多门课,就跟很多教练员一样。”
在健身房,掌握的技能越多才能赚到越多的钱。做教练也需要不断进修和学习,思思考取了相关证书,更进一步去了解训练体系的框架,学着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进步,三年的教练生涯给思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Zumba来到中国,思思已经是一个做好了准备的人,她成为Zumba的教练,也参与了这项运动在国内的推广。
Zumba融合了南美音乐及舞蹈,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哥伦比亚,在千禧年之际兴起于美国迈阿密,后又被推广至全世界,这几年在国内也大受欢迎。
思思是国内第一位专业Zumba培训师,她还有一个外号叫“Zumba女王”。
年,思思当时的领导决定在中国推广这项健身课程,和美国的创始团队达成了合作关系。思思便一头扎进了Zumba这项运动的学习中,同时做培训和翻译,成为第一批取得Zumba专业教学资质的教练。
这一方面得益于她从小到大的语言优势,她能够无障碍地使用英语与Zumba在全世界各地的团队进行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有她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
自年到年,整整四年的时间,思思一头扎进Zumba这项运动中。她的工作比想象中有意思得多。Zumba团队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宛如巡回演唱会的大会,思思也因此见识了各种不同的人群与景色,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等,虽然繁忙,但她也获得了更自由的方式成长。
加入Keep之后,她也没有放弃Zumba。她始终活跃在开设课程及设计课程的一线,并一直与美国团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她感受到市场的风向正在发现变化,人们的健身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在当下这个时机加入Keep担任官方课程设计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意味着她不仅能跟上风向,有时甚至还可以掌握风向。
#3
了不起的35岁
“其实35岁这个年龄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时机,是比较成熟的状态,希望能挖掘自己更多潜能。”
年到年,25岁到35岁,这是思思自身高速成长的十年,也是中国健身行业积极求变的十年。从健身人口不断增长,到私教课兴起、俱乐部改造,再到线上健身甚至直播健身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时代的潮水不停向前,也推着思思向更远处驶去。
刚入行时,她在线下健身房,每天接触数十个用户,每天上四五节不同内容的课。现在,她经常要对着电脑,大部分工作都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来完成,一堂课的在线人数却是在线下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作为Keep的官方课程设计师,她的工作内容除“课程设计”,还涉及到宣传、运营以及后期上线后的分析复盘。与普通的教练不同,课程设计师需要对整个课程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触类旁通。现阶段,她的目标是往“更深处走去”,找到一个能够连结现有用户的点,创造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让更多人因此而对运动产生兴趣。
虽然工作压力颇大,但思思对现状感到舒服。她一向是拼命的人,被周围的朋友戏称“一年天有天在工作”,如果努力有所回报,就证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去。
有些人说,健身教练也是一碗“青春饭”。过了体能素质最好的年纪,或者人生阶段发生改变时,许多人就会选择转行。思思认识的一些教练后来就去做了微商或者卖保险。但在随着Zumba游荡世界的那些年,她也认识了很多四五十岁的资深教练。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他们变成了更专业的展示者,对身体本身也有更多的了解——年龄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跳动。
“年轻的时候拿百元(一节课),到我50岁的时候别人请我,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可能拿的就是一千元甚至一万元。”思思对此持乐观态度。就像思思现在的同事们一样,大家年龄不一,过往的职业经验也各不相同,但因为Keep这一类公司的出现,打破了他们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也带来了更多参与这个行业的机会,可以是课程设计师,也可以是培训师、线上健身教练等。
在她看来,行业应该尽可能地给到教练以及用户更多选择,也让普通人看到关于身体的更多可能性。“不是大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什么,我们也可以给到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可以喜欢李焕英喜欢贾玲,也可以喜欢易烊千玺,他们传递给别人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时代的变化,催生的“小小”需求,对个体来说,可能就是人生的巨变。运动健身行业的发展,Keep这样的公司,让思思此前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在今天已然“平稳着陆”。而互联网世界,还有千千万万个思思,他们纯粹的热爱,也因此“有枝可依”。
上个世纪末,“健身”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不会想到它将在短短的数十年里变成如此庞大的产业,并如此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今,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与观念的改变,我们得以站在更高处,向下一个十年望去。行业的前景,和思思的25岁一样,充满未知——但也和思思的35岁相同,过去的沉淀,都将变成今天的养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