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的背后

来源:保险 时间:2023/4/12

近日,男子在网上讲述自已感染新冠之后要求保险公司理赔被拒一事被一时间冲上了热搜引发热议。

12月15日,网上看到男子在视频中讲述,他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在中国人寿购买了新冠保险。

前两日,该男子“阳”了,找到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称:奥密克戎不属于新冠,奥密克戎已经被定性为流感,故而拒绝理赔。

曾几何时,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险公司纷纷跟风上线众多类型的新冠保险产品,凭借投保便捷和保费低廉的优势,在各大平台销量暴增,成为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的“网红产品”,被人们看成疫情之下能为自已遮风挡雨的一把保护伞。

而今当真正有雨的时候,这把伞却出了问题,不禁不让人心生愤懑。

作为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之一的保险业,论体量都是资金雄厚,收益不菲,单注册资本就高达几百个亿。

相关资料显示:年保险业全年累计总投资收益达4.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3,.38亿元。

一惯看来财大气粗的保险行业,按理来说不差钱,可为什么近些年来会不断曝出很多拒绝理赔被投诉的事件呢?

究其原因,要从保险公司的赚钱方式说起: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组织,客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财产损失、疾病医疗等财产、人身风险。

但承担风险需要付出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赔款、费用等),保险公司会向各项风险的对应客户收取一定的保费,作为分担风险的报酬。

通常情况下,所收取的保费会高于其风险成本,二者之间差额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在发行每项保险产品之前,保险公司都会提前对每个发售的险种进行精算假设,拿所承保保险事故的假设为例:

假设有1万名客户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寿险保单,经过科学估测,预计在保障期内将有10人出险。

为降低赔付风险,保险公司会按照12人出险的标准制定保费额度,多出来的部分作为利润,即预期利润。

如果实际有10人出险,则达到了预期利润;如果出险人数为8人,保险公司就会多赚一些;反之,如果有15人出险,保险公司就会亏损。

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时,由于国家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

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大面积传播,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感染的人数。

在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会精算出此时售买新冠相关的保险,出险的人肯定会比买险的人少得多,可赚的利润空间很大。

于是,纷纷竞相上线相关所谓的新冠险种。

而现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全面放开以后,防控措施相对宽松,致使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多,打破了保险公司的之前的精算假设。正如一位保险从业人员承认之前的精算假设失败,造成目前保险公司赔钱。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很多保险公司纷纷慌忙下架相关新冠险种的原因。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读,创作路上离不开每一个有缘人的支持和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