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发展 >> 正文 >> 正文

配置美国保险应在移民前还是移民后更合适

来源:保险 时间:2022/11/7
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18-06-01/29180.html

之前文章分析过是否考虑用美国保险作为资产规划、理财的一部分,其实很多时候跟是否移民美国或何时移民美国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道理很简单,您是否有对于自己的资产有以下担忧:

国家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即汇率/利率/购买力的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婚姻风险人生的意外风险企业的运营风险

如果以上有一条是你所在乎的,那就需要有一部分海外的资产配置。

那么,美国保险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的一个方式有什么绝对性的优势呢?

不受CRS通报准则的影响:

很多内地朋友在最近这5-7年的时间纷纷涌入香港配置大额保单,原因不言而喻——觉得是“海外资产”,也是“美元保单”,回报率比大陆的要高。但是早在年底,无论是在香港买的保单还是设立的银行账户,金融投资账户等所有的信息都已被收集。到年年中,金融机构将把这些信息呈报给香港税务局。之后,香港税务局把这些信息再呈报给中国税务局。

回传了又会咋样?如果能解释清楚这么多的保费,你是什么途径在外汇管控的情况下把资金到香港买保单的?你这些钱是否完税呢?等等一系列问题等着你回答。

而其他国家的居民在美国配置的金融、保险产品则不会因为CRS而回传给自己的国家。因为美国有自身的单向索取信息的FATCAT法案,也不会加入CRS。再者,美国人寿保险在美国是属于非申报类资产,所以也无需向税务居民国政府呈报的。

美国保险的性价比全球最优,这就无需再多解释了。短短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同等面额的保险,保费是大陆的1/5,是香港的1/3。

境外人士购买美国保险,理赔是完全免税的

美国居民购买美国保险也有类似香港储蓄型保险的功能:用作养老退休金规划,提取的现金完全可以做到免增值税;透过不可撤销信托,如果移民后身故,理赔金也可以完全免税。

基于以上因素,用美国保险作为全球资产配置毋庸置疑是非常具有优势的。特别是对于即将或者打算移民美国的朋友来说,如果需要用保险做资产配置,只能买美国的保险。

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保单都符合美国税务局对于人寿保单的定义,美国居民如果拥有境外非人寿类保险,不但要申报,将来使用时还需纳税:大约1%的使用税,还有15%左右的增值税,以及59.5岁之前使用还有10%的罚金。

但是,不少正在办理移民美国的客户对美国保险配置一直存在“观望”态度——非美国人购买美国保险应该贵很多吧?

首先,先来看看产品的选择范围,其实寿险种类很简单。

适合用来做资产规划的只能是终生型的人寿产品:保证型万能寿险,指数型万能寿险,投资连结型万能寿险。而市面上可以审核境外人士的保险公司现在有13间,这13家公司的经营规模都很大,实力雄厚,抗风险性高。它们在全美寿险公司的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的,且全球四大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普、贝式均是全A评级。

最主要的是咱们用中国的生命体征,享受美国岁的生命周期表演算出来的费率,而大陆和香港的生命周期表基本都在岁。不要小看这25年的差异。

所以,不是美国居民,保费是不是高些?

答案:当然不是,只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拿到的承保等级会差一丢丢。

具体下面看看公司及产品。

1、保证型万能寿险GUL(无现金价值):

42岁男士,风险承受能力弱,非移民,非吸烟体,国内居住。需要配置一个万美元保额的寿险(无需储蓄功能,目的是为家庭提供稳定保障,同时将来作为一个美元资产传承下一代。)

如果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GUL可以拿到优惠不吸烟的保费:分10年缴,每年保费51,美元。分5年缴,每年保费97,美元。(如果配置的是IUL,分10年缴,每年保费35,美元;分5年缴,每年60,美元。)

2、指数型万能寿险:

34岁男士,有投资经验,有承受风险能力,同时看好长期投资复利,并将在38岁前拿到绿卡身份。

因为客户购买保单时长期在中国生活,所以保险等级为优惠不吸烟,万美元保额,年缴保费22,美元,缴纳5年。

退休金:65岁至90岁,每年38,美元,共支取1,,美元,身故还可留下,美元给孩子。

客户38岁移民后,如果要加保,首先要创造在美国收入的完税证明,再配合相应年龄下的收入替代因子,才能决定能买到多大保额。以及享受到美国人的特优惠不吸烟费率。年龄成本也会逐年增加,保险成本不光会增加,而且也少享受了几年现金价值获取复利的宝贵时间,提早配置,用优质的身体及费率也不为过。

其实,只要你足够相信保险公司赚钱能力的时候,当然多放钱就可以未来给自己做好充分的养老规划,以及未来子女教育储蓄金。

不少保险公司对于“美国居民”的定义并不是看客户是否有“绿卡”,而且还要结合客户在美国实际居住时间来决定。

部分公司对于绿卡人士是否算“美国居民”的定义是看其是否长期在美国居住。

不少客人在国内是“高净值客户”,拿到绿卡前对国内的资产做了不少处理,以足够支付未来年份的生活支出,所以到美国居住且没有工作,也就在美国国税局只有很少的纳税记录,移民后又想要配置美国的大额人寿,这样就很麻烦,建议在登陆前配置或者创造一定税务关联后再考虑。

举一个实际案例:一位45岁的男性客户曾经在大陆拥有两家公司,绿卡登陆前出售了公司。来到美国后只有一套房子和不太多的现金存款。给美国税务局每年报税为年收入13万美金,实际交纳的税金也很少。在美国居住了3年后,打算为自己配置一份万美元的寿险。可是最终只批了万,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为:既然是美国居民,保险公司就按照美国居民的审核流程走,先看申报的年收入是13万,退休年龄是65,算上收入替代因子,也就是客户未来些年实际的经济价值是万,再算加上通膨等一系列因素,才勉强将保额提高。

如果说是因为资产过多,需要用保险规避遗产税。可是客户在移民前就已经做好了规划,来到美国时,其“账面资产”已经没有很多了。

万的年保费早就远远超过他所申报的年收入,从遗产规划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也认为他的“保险需求”不需要万。最后,通过努力,只能争取到万。

在此,就有人会质疑,那为什么不同时多申请几家公司啊?

其实,在为客人申请保险时,必须如实披露客人已有多少保险,正在申请多少保险。保险公司虽然有上千家,但是大家的审核标准都非常接近,而且信息网络相连。所以,如果保险公司认为他最多只能买万的保险,也就是说在美国,他再申请10家保险公司,能买到的总保额还是万。

如果该客人在没有拿到绿卡前就申请万的保险,当时他在国内的资产很丰厚,收入也很高(可以由大陆会计师证明)。那申请万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当时只能更便宜,因为年轻好几岁。

综上所述,保险作为一个以保障为主的家庭资产配置项目,购买肯定是宜早不宜迟的。如果是即将肯定能拿到绿卡的朋友,可以建议拿到绿卡后再尽快进行保险方案的配置,或者先购买,下次体检再调整身体状况下的费率;若时间完全不确定或是超过两年,还是应该及早把保险配置齐全。无论在保费还是保单将来的累积价值来看,越早上保,优势越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