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市场 >> 正文 >> 正文

划重点,来自地学工作者的野外科考温馨提示

来源:保险 时间:2023/2/21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夏季,

是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

地面沉降和雷击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

也是野外科学考察工作较为集中的时期。

远离都市的野外,

大自然的美景不期而遇,

放松怡然的心情油然而生。

但是安全问题一定要常记心头!

野外有风险,

这种风险虽不像是

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中

空降到热带雨林,

沿绳滑下至沙漠或湖泊,

登上美洲最高和最荒凉的山顶

那般时刻处于万分危险的境地。

但是很多看似安全平常的状况下,

也会有难以想象的突发状况发生。

地质地球君从年8月开始征集

亲身经历的野外事故和处理经验,

获得来自网友们的丰富宝贵资料。

希望此刻正阅读本文的你

可以有所收获,

野外安全顺利。

亲身经历的事故及教训

1.大一刚出野外那会儿,因为毛手毛脚踩碎了一块石头,碎石顺着很陡的山势砸到了距我3-5米外的同伴。还好砸到的是腿,不过伤口深可见骨。从那以后只要是多人一起爬山我会强调,要么大家一起爬相互间不要超过1.5米的距离,要么一个一个爬,前者到达安全稳固区域后,后面的人再依次跟上。——weighzen

2.去年出野外,导师对我们说样品能不能采回来不重要,你们一定要安全回来,特别感动!每天回宾馆了都要按时给导师打电话!希望大家注意安全,珍爱生命!——TTG

3.至年底在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架设地震台阵,第一次坐车进沙漠,感觉一天都在做过山车,吓坏了,当时司机的一个急冲沙峰,我右眼碰到了吉普车上的保险杆,出现了短暂的失明,当时在车里吓坏了,想到未来两年要在这里陆续冲沙漠,心里的滋味无以名状……,之后陆续出现了因车陷沙漠中挖车、因车坏在沙漠中徒步几公里寻求救援、沙漠翻车等等的痛苦经历,幸运的是都有惊无险,后来在沙漠中坐车也能欣然接受并愉快体会沙漠冲浪的感觉。最后这段经历告诉我们野外工作者,路上保暖、食物、墨镜、遮阳都要备齐,对我们不常住沙漠中的人来说,沙漠中出点事故都不是小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沙漠一定要找沙漠中开车技术娴熟而且熟悉这段沙子的司机,省时省力省心。——阿忠

4.我被野猪夹夹过一次,其实在刚踩到夹子时就能感觉脚下有铁环,知道自己踩到夹子了,这时候一定不能动,你动作越大夹子弹回力度越大,受伤越严重;及时通知同伴过来帮忙,等夹子弹回(我当时穿的裤子宽松,就疼了一下,也没受伤),让同伴割断或解开夹子那头的绳子,到平整的地方在从鞋子里抽出脚;最后打开夹子取出鞋子。——邢伟

5.今年在阿尔金开展矿调跑路线,遇上三只野牦牛。一开始离得远,看见我们就跑了。结果在山顶的时候又遇上了。对峙了半个小时,牦牛就是不走。同事看见牦牛尾巴翘起来了,赶紧喊我绕道而行。在野外遇到野生动物,如野牦牛、独狼。可以拿出声的东西(例如鞭炮、哨子等)吓走它们!7、8月份放暑假,也是雨季。新疆、青海这些西部地区,尤其山区虽然少雨,但是一旦下雨,山洪就很有可能发生。所以还是要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黑子

6.太多太多的险情,有一次随着一个外国合作者去西藏出野外,已经翻了好几座山,体力实在更不上了,但是他还想追一个断层。我就原地休息准备等他回来再一起下山,他答应原路返回并且5:30到车里集合。当时接近下午3点半,天突然开始下雨,光线暗下来,因为自己身上没有GPS和手电筒,都在老外那里,我喊了他几声,没人回应,我心想一会儿就看不见路了,就背着20斤石头朝着大路的方向走,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公路的方向,沿途遇到了不知多少个数米高的陡坎和洞穴,心里一阵阵的害怕。最后回到车里时已经6点了。发现老外还没回来,心中又一阵担心。最后还好有惊无险,是他走的比较远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不过人也筋疲力尽,冻得发抖了。所以卫星电话、GPS、手电这一类的东西一定要带好,遇到情况及时沟通,按照约定的时间计划做事情,不要心血来潮就多跑,耐着性子慢慢做。以前的有惊无险只能说明比较幸运,但是生命不是用来冒险的,更不是用来赌自己的运气的。希望每个出野外的同胞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应急预案。毕竟,踏实的准备比运气更加靠谱。——Abell

7.这个征集非常好啊!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

我说说我在野外经历的最危险的事情!当时是本科大四时跟着论文指导教师去川西泸定做地质稳定性评价的调查工作。一次野外归来下山的过程中,山体比较陡,所以都是躬着身子以降低重心慢慢下山,手上自然是抓着树枝。突然在某个地方遇到了一个陡坎,身体向前倾加大了,就在这时,背上的背包突然向前前倾,包里还有标本,整个人重心也就往前前倾,还好手上抓的树比较结实,不然就会冲下去,我现在想想背上都会出冷汗。所以负重下山的时候要确保身上的东西不能随意晃荡,很容易影响重心,因此也就失去平衡。——喀西茄

8.高中的时候和市登山队去爬野山。小队登顶途中我自己流鼻血,决定独自下撤与大部队汇合。结果误入歧途,越走越远,后听到队长带人在山中高声呼喊找人,才回到大部队。虽然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给后来成为地质学子的我两个宝贵的教训:

第一是出野外尽量减少单独行动。看到队友失联,及时组织寻找,这一点我们队长做的很好。第二是在野外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看到路不对,及时想办法与大部队联系,看到天气不正常,及时下撤。自然无情,希望每一位地质人平安健康。——Orleans

9.在内蒙野外实习考察,在经过一线天时,遇到颜色鲜艳的、头呈三角状的、舌头呈黑色的毒蛇,幸亏发现的早,它大概就在离我脚边半米的位置,那时有一个女生走过去了,我发现毒蛇后赶紧往后跑,因为路很窄,大概就一米宽,那个女生不敢过来,只能翻了半座山才过来的。——财宝

10.年夏天,在成矿所进行1:25万波密幅地质填图时,在进墨脱的路上,两名地质队员沿山观察露头,两名藏族背工沿江小路向前,突遇塌方。两名地质队员紧贴崖壁自救,躲过一劫。两名背工被冲入雅鲁藏布江中不幸遇难。——西域恐龙

11.我野外调查因为没有注意天气变化有两次遇险,都是没有注意夏季山区雷雨后发展速度很快造成的。一次在内蒙古,早上出门阴天,下午回来突然暴雨,上山土路在我们车走过的时候突然坍塌,导致一个后车轮掉到了路外面,差点翻下悬崖。还有一次在天山,早上上山阴天,中午到了林线布置样地后突然开始雷雨,闪电在我们身边跳动,我们立刻扔下了所有工具迅速跑下山。提醒各位山区气候多变,野外考察一定注意。——7mq

12.年在大兴安岭遇到小型滑坡,没有别的办法,赶紧倒车,要是冲过去可能就有危险了。——尤玉

13.大兴安岭遇连续暴雨,我外出协调关系时遇到滑坡泥石流,东侧是滑坡泥石流,西边就是正在发洪水的绰尔河,如果冲过去就会被泥石流挤进河里,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立即掉头往回走,后来得知这一段都塌方了。——张伟

14.去年我和同事去西藏林芝挖探槽,赶时间,挖完就直接进探槽观察采样。幸亏挖机师傅藏族小伙土登一直在边上没走,他也有经验。看到探槽要垮,马上喊了一声,我和同事往外跑了两步。我靠外一点,同事在最里面。就这样跑了两步,我还是被埋到腰,同事整个被埋。土登在探槽垮的过程中一直盯着最里面的同事。迅速去刨,幸亏头顶只盖了三十多公分的土。我自救出来,土登救我同事。才算有惊无险。多亏了这位藏族小伙土登。我们一辈子记得他!——风中散发

15.应该是毕业之后第二年吧,遇到了一件让人害怕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全天所有人分组在测剖面。我是测地质剖面,同事几人在测化探剖面。测制化探剖面的,是在山顶上,由于有大量的样品需要背,有一个瘦削的同事,在山顶上背样时,因为太累,竟然被滑到山的另一边了。——可能你认为这不可思议,怎么会了,山顶那么大,又不是刀削过的?当时的环境是,山顶风化严重,海拔多少记不起来了,反正不低,全是密集的碎石,没有植被。劳动了一天,腿脚疲软,没有精神,等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所幸那晚是找到他了。从山那边找他的两个同事和他一起。据他后来说,是因为实在太累了,身上背着的样品把自己拖坠下去的。那里面幸好有一家牧民,如果没有遇到他们两个,他说他自救的方式是当晚宿在牧民家里。

遇险时的处理办法和经验

1.野外施工必须按时下山回营地,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先行寻找水源,其次是找寻食物和安全驻地。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火技巧,以取暖和驱赶危险动物。——羊倌

2.进行工作之前,一定要注意环境的观察,包括周围的一草一木,工作时在有安全隐患之地,不可孤身一人,应该结伴而行。遇到危险,迅速作出判断和动作。不可过多争论和研究,耽误了时间就离危险越近。在山里,雨季天在山沟或山脚低洼处工作都得注意安全。——忆往昔

3.在库车、塔西南地区、川西地区出野外,只要看见山里在下雨,无论盆地里现在是否有雨,都不要进沟里面去,不然真的很危险!因为这些地区的野外路线要么是顺着河道,要么都是靠着陡坡,植被少且大部分是松散的第四系沉积物,遇水太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了!站在盆地里永远不能感受到山里的雨多大多猛呀,亲身经历,太可怕了!

1)雨天最好不要出野外。2)如果雨下太大,请不要强行前进,最好找个开阔的地方,宁愿淋雨,也要给自己更宽阔的视野和反应时间。3)不要进深切河谷或比较窄而陡的山沟。4)野外一定买好保险,司机一定要可靠,如果发现司机不听指挥或打瞌睡,请果断辞退。5)野外每天给家里人报备,给当地公安局报备,那样的话出了事儿或许救援会更加及时。6)建议大家在车上一定不要打瞌睡,要随时盯着周围的环境情况,随时注意突发事件的发生。——弗拉恩特

4.这不是个体的失误,是体制的失职,我们整个系统都没有这方面经验,尤其是大学和学术型研究所,私有企业和外企做的相对好。在出野外之前,至少要有相应的流程去问询执行者是否对目的地的安全有足够的认识,需要做哪些防范?是否有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及应急手段?出野外的人员有没有野外活动保险?这些东西应该自上而下的来形成一整个流程,希望我们在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能够全方位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安全第一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只变成一句口号。——箱子

5.野外活动,在山区,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