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持续3年的平安寿险改革,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家有着长达33年历史的公司过往里,还没有一次变革像正在进行的寿险改革一样深刻。
过往在中国人口红利的哺育下,平安一路高歌,迅速成为世界前50强的公司。从年蛇口出发算起,年平安就已经长成资产高达5.58万亿,利润超过亿的巨象。“从最初的13名员工发展到万,全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在平安拿取薪水。”
在这个过程中,少有的调整无外乎管理的提振和业务的演进。而现在,平安却主动选择在支撑自己庞大体量的营收支柱寿险业务上进行“骨血”的再造。
这场变革显然在内部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所向披靡几十年的金字塔模式被推倒重来,乃至于公司基本法都被改变,曾经引以为傲的百万代理人的业务、管理和考核方式全都焕然一新。
对于平安这艘商业航母而言,这场关乎近百万人生计的改革显然是一项超级工程。平安人寿常务副总经理胡景平将其形容为“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从年算起,寿险改革已经花去了3年,“未来预计还有3年”,尽管有日本同行、台湾同行甚至美国同行的改革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平安的体量和其面临的时代语境明显更加复杂。
在这场改革结果没有完全落地之前,市面上多空双方博弈不断。平安股价在这种不确定的经济周期下也跌宕起伏,年底平安在上交所的股价刚迎来了其历史上的最高点位92.86元/股,而不过短短几个月又大幅下挫逼近50元大关,下降幅度近50%。
大涨大跌之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质疑的喧嚣笼罩在平安周围。不过,好在当下种种迹象显示,寿险改革的进程已经出现了一丝曙光。
根据平安最新财报,年上半年,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30亿元,同比下降2.5%。
寿险营收的降速减缓,再加上部分试点营业部已呈现出一定效果,部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增长6%。这意味着寿险改革在局部得到了验证,平安寿险的拐点或许不会太远。
当然在寿险改革还没有完全成功之前,对于平安而言,这都是只可以赢没有退路的关键一战。
01大环境:“这场风波迟早要来”
人口红利衰减早已是寿险行业公认的趋势。
就算是年取消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也难以遏制这个趋势的延续。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年至年保险代理人增速逐年放缓,从年的44.9%到去年增速直接清零。
这一趋势在今年更甚,上半年首次出现了负的增长率,断崖式下跌。平安联席CEO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也指出,“上半年可以看到整个行业代理人规模都是在缩减的,下降20%”。
这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数据显示,年至年寿险保费增速分别为21.5%、31.7%、23%、5.9%、9.8%、5.4%,两条曲线几近重叠。
除了宏观的数据,个体代理人的感知更为明显。过往在中国14亿人口的蓝海市场下,代理人入职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光是自身购买的自保件和推销给亲朋好友的缘故件,就差不多可以满足代理人的KPI,从而获得不菲报酬。
但是当代理人的群体规模过大时,这样的业务模式直接面临挑战。《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国内有过保险代理人经历的人员数量超过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有雪球大V分析,“挤掉其中的数据水分后,渗透率估计也在8%以上”。
就算是以年底保险公司统计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多万来衡量,代理人可以开发业务的空间已经极为逼仄,乃至严峻。两个数据差额的万代理人,不仅是保险行业的“过客”,也是大进大出模式下的缩影。
人口红利迅速衰减的同时,数字经济的崛起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保险业的未来。
首先是人力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下诞生的新兴职业岗位,承接了部分大进大出模式下的保险代理人。外卖员、快递员、专车司机、带货主播等职业,相比于保险代理人来说,门槛更低,收入更加稳定,出一份力,拿一份钱,预期的确定性更高。
接着是渠道的变革。只能通过代理人或者银保渠道才能购买保险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消费者稍微动动手指,无论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