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太效应”极其明显的财险行业,大型财险公司具有规模优势,在产品同质化下成本更低,承保利润呈现头部集中效应。01年,8家财险机构共实现净利润57.79亿元,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为首的“三巨头”共实现净利润.69亿元,分走了行业近九成的利润。
随着疫情好转、新车销量复苏,0年上半年财险保费延续复苏趋势。“三巨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10.35%,持续引领行业增速。业内预计,全年车险综合成本率稳中有降,财险业利润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与景气度确定性高的“三巨头”相比,一众中小财险公司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增长难、盈利难。“现在财险业、尤其是车险仍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中小财险公司生存艰难,而且越小越难。”一家中型财险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自家公司体量的主体为例,当前正在不断撤销末端机构,不排除更小市场主体退出车险市场的可能。
穷则思变。在财险业尤其是车险领域的生存挤压下,一些中小财险机构开始求变,他们各显神通,或精简机构、减少承保成本,或依赖股东资源、聚焦特定领域业务,或依靠科技手段、降低理赔费率,试图寻找一番新出路。
盈利难:“三巨头”赚走行业近九成利润银保监会数据显示,01年,财险机构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较去年增长0.68%,在疫情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下,财险行业保费实现微增已属不易。
具体到机构方面,财险机构的保险业务收入却高度集中。从01年年报数据来看,8家财险机构中,保费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机构仅有13家。
在超过百亿元的13家机构中,处于绝对头部的“老三家”保费一骑绝尘,均突破千亿大关。数据显示,01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3亿元、.13亿元和.43亿元,领跑整个财险行业。
此外,还有6家机构的保险业务收入不足1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最少的仅为万元。
具体而言,不足10亿的公司有三星财险、黄河财险、鑫安汽车保险、苏黎世保险、日本财险、建信财险、劳合社、中远海运自保、铁路自保、海峡金桥保险、珠峰财险、长江财险、众惠相互、现代财险、安心财险、瑞再企商保险、安达保险、融盛财险、汇友建工相互、合众财险、凯本财险、久隆财险、太平科技保险、广东能源自保、日本兴亚财险和阳光信保。
保险业务收入分化的同时,财险机构利润悬殊。根据相关统计,8财险公司去年合计实现净利润(本公司口径)57.79亿元。其中,59家机构实现盈利,3家机构处于亏损状态。而实现盈利的机构中,“老三家”的净利润合计达到了亿元,占行业总利润的87.8%。这意味着,财险业利润增长的背后,主要是靠“老三家”承保盈利在拉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处于亏损状态的机构,大多集中在中小型公司,市场份额越小,更难以摆脱亏损局面。有小型财险机构的内部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沟通时不住感慨中小险企生存难,直呼“去年(业绩)太惨了。”
车险难:不能放弃、无法增长、难以盈利“得车险者得天下”,谈及中小财险机构生存艰难,车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财险业最重要的险种之一,车险一直是各家机构竞争的重点领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年-01年,财险机构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分别占财险机构保费收入的6.91%、60.70%、56.84%。占比虽然有所下降,却依然是财险机构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
0年,疫情好转,新车销量复苏,上半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改善,不过,上海评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宫明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车险业务总体恢复的情况下,中小财险公司经营状况并没有根本性好转。
“车险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险企集中,挤压掉的正是中小财险公司的业务空间。由于无法通过高额费用获取业务,没有存量业务给经销商和修理厂渠道送返修,中小财险公司增量业务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不能放弃,也无法增长。”他称。
宫明魁提到,有数据显示,01年,人保财险车险市场份额为3.84%,较00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平安财险车险市场份额为4.9%,提升了0.5个百分点;太保财险车险市场份额为11.81%,提升了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财险“三巨头”在01年所占据的车险市场份额达到68.95%,较00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
从各家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观察到,虽然车险业务一直是财险机构的热衷业务,但是能实现承保盈利的却是少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已经披露01年年报的8家财险机构中,有61家险企的前五大类经营产品中包含车险业务,且多数险企的第一大经营险种都是车险。不过,实现车险承保盈利的财险机构仅有7家,除了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老三家”之外,只有燕赵财险、三井住友保险、三星财险、中意财险车险实现承保盈利。
宫明魁分析称:“(中小财险公司)由于早期为了获得保费规模,对业务筛选和自身定价、风控能力问题,导致业务赔付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经营状况处于一个较高风险状态。”
转型难:断舍离之后,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当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尤其是在车险领域无法分得一杯羹时,一些机构开始思考并探索发展差异化、特色化道路。
对于一些外资险企而言,通过控制业务规模,聚焦优势险种,寻求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家外资财险公司年报数据发现,去年前五大险种不包含车险业务的外资险企有11家。从业务结构来看,各家外资财险公司主力险种集中在企财险、责任险、货运险等。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