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会存在疑问,为什么互联网上一些热销的重疾险,和线下几个知名公司的重疾险比,比如同样是保50万,价格竟便宜超一半?
1年5、能保50万,保费无压力又够解决风险,这个保障杠杆确实很给力。但又担心保费这么便宜,是不是有坑,怕真有事的时候没得赔。
其实呀,两者的重疾保障都是同等的,不是便宜的就有坑,这么便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涵盖了。
重疾险发明于年,算是新兴产物,在有重疾险前人寿保险只保障人的身故。
南非心脏外科医生巴纳德在一次救助病人的时候发现,病人在实施了心脏手术后,尽管病人有人寿保险,但只有身故才能得到赔付。巨额的治疗、手术费耗尽了她的积蓄,于是她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巴纳德建议她停止工作休养,但为了后续康复费用,维持家庭生计,她只能继续工作,这也使她的术后恢复效果很差,没有多久便离开人世。
巴纳德觉得十分惋惜,病人并不是因为健康原因,而是因为经济困境最终离去。钱花了,人还是走了。
于是他联合保险公司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产品:
当病人罹患重大疾病时,将本应身故才能得到的赔偿金提前给付部分或全部给病人,让病人能够用这笔赔偿很好地度过突发重病面临的家庭财务危机。
网络上的保险产品一般身故责任都是可选的,身故责任可选不可选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要引出重疾险的三大种类了。
一、线下公司的“储蓄型”重疾险:
这类重疾险是各位最常见的,主险是寿险,重疾是附加险。比如50万保额,如果罹患重疾赔付50万,其实是预支了身故的保额;或者一辈子未罹患重疾,身故赔付50万,二者得一。
因为人一定会走,所以这类重疾险的保额是一定会给付的,相当于保费“存”在一个定期账户里,赔付金一定会比所交保费多,所以称为“储蓄型”重疾险。
二、互联网热销的“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重疾险不同的是,重疾险是基本责任,身故反而是可选责任了。很多人把这类重疾险称为“消费型”重疾险,九头认为存在一定的误导,让人认为如果没有出现理赔,白花花的钱就全部消费了,其实不然。
如果选择了身故责任,则与上述“储蓄型”重疾险相同。
如果不选身故责任,则按此法赔付:
比如50万保额,罹患重疾赔付50万,现金价值减为0;或者一辈子未罹患重疾,身故退回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在后期能超过所交保费,所以钱并不是消费掉了。所以以后的文章中,九头会称此类重疾险为纯重疾险。
保单是投保人的财产,被保人身故的情况下,因为不含身故责任没有赔付,投保人可以选择退保取回现金价值,《保险法》也明确了投保人此项权力。
三、保1年的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重疾险像1年期医疗险一样,续保需要核保,买一年保一年,现金价值不可累计,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型重疾险。
那么传统的“储蓄型”重疾险和新的纯重疾险,两者该如何选择呢?
通常,纯重疾险因为身故不赔保额,只赔现金价值,都会搭配投保定期寿险。
一是完善重疾从确诊到赔付之间的保障。
例如脑中风后遗症需要确诊天后仍遗留三个生活不能自理项,如果未等到天人就走了,则得不到相应的重疾赔偿;
再如急性心肌梗死,此疾病过于突发,有可能一小时内人就走了,医院检测对应的指标,也得不到相应的重疾赔偿。
二是保障了意外身故的风险。
如果是因为意外,且该意外未造成重疾即身故,纯重疾险也只能赔付现金价值。
这两类情况都可以通过补充的定期寿险得到相应的赔偿,既弥补了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能为家人留下一笔生活资金。
网上对于这两种重疾险的选择:
一、觉得纯重疾险+定寿更好
保费更低,同一产品含身故责任比不含身故责任大约贵40%,定寿相对便宜,加上定寿补充身故责任,用低保费翘起高杠杆。
二、觉得“储蓄型”重疾险更好
虽然第一种方案更便宜,但定寿到期后便没有了身故保障,老年的疾病更突发,更容易危及性命,身故只能赔现金价值。
以上的说法都对,但都只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没有实际的数据分析。
九头为了给各位更为直观的数据分析,通过整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版》计算了三类情况的发生率,对应着不同的理赔情况。
1.重疾发生率
2.因重疾身故率
3.非因重疾身故率
这三种情况对于“储蓄型”重疾险都是赔付保额后合同终止。但对于纯重疾险+定期寿险来说却有不同赔付情况:
1.赔重疾保额
发生重疾未身故,对应“重疾发生率-因重疾身故率”。
2.赔重疾+寿险保额
发生重疾后身故,对应“因重疾身故率”。
3.赔重疾现金价值+寿险保额
正常/意外导致身故,对应“非因重疾身故率”。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计算出对应年龄的理论获赔期望,与总保费相比,即可得资金利用效率,该值越高代表方案的性价比越高。
以达尔文5号荣耀版重疾险(虽然条款某些项稍严,但确实是当前单次赔付最便宜的重疾险)来做演示。
30岁男,50万保额,30年交
含身故责任/年
不含身故责任+定期寿险50万保额,保30年,30年交,=/年
从表中分析的数据来看,纯重疾险+定寿的组合,资金利用效率均比“储蓄型”重疾险要高。
注:但定期寿险到期后,上述的
未达到赔付条件/未得到赔付所需指标即身故,正常/意外身故两种情况
便只能得到现金价值的赔付了,和保额还是相差甚远的。
虽然资金利用效率都是纯重疾险+定期寿险组合更优,但综合来看,是否选择身故责任可以这样区分:
一、选择身故责任
收入超过1万/月,将保险视为家庭资产的一部分进行规划的朋友。
通过保险转移风险的同时,希望资产能够%增值,并将增值后的资产留给下一代,经过积累未来一代比一代富。
二、不选择身故责任
希望用低保费撬动高杠杆的朋友。
因为收入较低,要买到合适的保额只能放弃身故责任;或者相对于身故更希望用同样保费做到更高的重疾保额;亦或者绝对的理性,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