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保险 >> 保险介绍 >> 正文 >> 正文

8个营销理论教你洞察人性,知道背后的阴谋

来源:保险 时间:2023/3/10

这里有最热的互联网营销创业资讯

万广告营销人都在看

要做好营销,必然会用到一些科学理论,下面这八个营销理论就非常值得思考。

1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这让我想起马未都以前开玩笑算命的一句话:不管谁来找我,我先闭着眼睛给他算一卦,“你左腿上有颗痣。”他不信?回家脱了裤子让妈妈帮忙找,绝对找出痣出来,没谁的腿没痣的。

所以,每一位用户的行为、心理千差万别,但是他们一定都遵同一些共同的笼统思想。

关于巴纳姆效应,小编同同事写了一篇很专业的内容,值得一读。详情撮巴纳姆效应,柏拉图刷爆朋友圈背后的秘密!

2

诱饵效应

我从小喜欢在河里钓鱼,那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拿饲料打窝?这多浪费啊,要钓上鱼儿来,还不是只有靠那颗有钩的饵。

上个世纪30年代,威康斯·索诺马公司,信心满满的发布了自己的首款烤面包机;但这并没有点燃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反而令他们陷入了选择困境。此时消费者的心态是这样的:

家用烤面包机什么玩意儿?

它是好还是坏?

我们真的需要家用烤面包机吗?

有钱为什么不买旁边的那台新款咖啡机?

面对糟糕的销售业绩,公司只好请来了一家营销调研公司。经过一番研究,营销调研公司并没有要求威康斯公司改进产品,控制成本压低价格。

而是要求他们再推出一款新产品,不仅个头更大,而且价格还要高出50%,新面包机一经上市老型号面包机的销售状况便马上得到了改善,消费者再也不必面对选择困境,此时消费者是这样想的:

我也许不大懂烤面包机但我知道选小的肯定比大的好。

新型号的烤面包机提供了一个参考点,或者说成为了一个诱饵,使得原先的型号似乎更值得购买。

3

交易效用

现在来假想一下,美女从你前面经过,你正在沙滩上日光浴,你打电话告诉朋友,顺道为你买一瓶啤酒过来。

当你拿着这瓶2美元的冰凉啤酒时,朋友告诉你,这回我们买得挺值的!XX高级假日酒店柜台上的酒,只花了2美元。

而在另一天,也是朋友顺道帮你买酒,在路边小卖部买的,一样的酒2美元,你会觉得特别值吗?甚至怀疑这小卖部的酒会不会是假货哦。

通常来讲得知啤酒来自高级假日酒店,你会更快乐,因为你的“实际支付价格”比“参考价格”低了很多,感觉上占了便宜。

而在比较low的小店买的同样的啤酒,似乎2美元并不算便宜呀(13元人民币)。

交易效用,“参考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是“交易效用”的源泉,实际支付价低于参考价越多,你越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这从卖方的角度看,常常解释为“沉锚效应”。

4

损失厌恶

有一组试验,对比了一个选择:

1、你有%的机会获得元,

2、你有80%的机会获得元,20%的机会一无所获。

你觉得用户们更倾向于1还是2?

要是我,我会选择2,因为2明显更划算,1的收获均值是%*=元;2的收获均值是80%*=元。

但是人们更多愿意从感觉上去评估,选2多吓人呀,可能一无所获。

实验结果,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无风险(即%的机会)地获得$,而不会选择有80%的机会赢得$的赌博。

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类似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我们来一把赌局吧!抛硬币,正面,你给我1万元;反面,我给你1万元。”

这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非常公正的赌局,但是你真要拿去和用户玩儿的时候,很少人愿意参与,原因就是损失厌恶。

比如,一款App,里面有个签到功能,正常情况是,签到一次给xx积分,然后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一些东西、神器。

而你非要来个逆天操作,签到不给分,漏签一次扣XX分,你试试用户会不会打死你?

用户面对收益时,可能默然,而要损失,就翻脸。

5

迷恋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比如我爸就特别迷恋,每天都要买,时不时的还要画图推理。

诸如天上掉馅饼之类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就有那么多人渴望。

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从损失中挣收益。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

对于这种小概率的赌注,人们付出很少,想着,万一“狗屎运”来了,那可就是一大笔收益!

实际上,像那些一年一次的店庆,淘宝的双11,京东的,也以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为基座。

用户从第一个角度想,能在这样的狂欢节中买到如此实惠的产品,一定要抓住机会啊!

用户从第二个角度想,一年一次,要是放掉这个机会,如此实惠的产品可只有明年才有了啊!

6

“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指的是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会产生“沉没成本”,而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过分执着于这些“沉没成本。”

这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处世方式,令我们难以做出有远见的决策,跟甚者,会让我们错失一次又一次改变现状的机会。

赌场上几乎所有的赌徒进入输钱阶段时,内心深处都接收到同样一个心理暗示:把本钱赢回来立马离开。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心理?

假设你花了元点了一杯很昂贵的猫屎咖啡,结果喝了一两口之后,不想再喝了,这时还剩很大一杯,你是会把剩下的咖啡倒掉呢?还是选择继续喝下去?

毕竟这么贵的“猫屎”咖啡,如果倒掉,岂不是很浪费?所以,即使你已经喝够了,还是希望把剩下的喝完。

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样的决定?

因为很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总会把过去已经发生的事纳入其中,心疼自己原来的付出,从而选择继续承受损失。这就是“沉没效应”

7

认知失调

官方解释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到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这在营销上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多数人产生“认知失调”后,为了减少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不良体验,他们会大肆夸赞其仅有的优点。

烟民在刚学吸烟的时候,可能觉得挺帅的,电影里的大哥都在抽。

后来在电视里发现,抽烟居然会提高患肺癌的几率,而且将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与烟民当初的认知截然不同,在烟民心中产生了不良体验(对立的认知)。

于是,为了减少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不良体验,烟民们会降低对患病风险的预期,夸大吸烟是浪漫的,享受生活的,让这个行为看起来像一个理性的选择。

所以,即便每包烟上都印刷有“吸烟有害健康”,甚至在俄罗斯的香烟上还有大幅的糜烂的肺的图片,同样阻挡不了烟民。

8

狄德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也终于跟上睡袍的档次。

后来他苦恼起来,反思了好久,自己怎么就被一件睡袍胁迫了?然后写下了《与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年后,美国哈弗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指人们拥有了一件喜爱的物品后,会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已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同理,当自己喜爱的物品的配件坏了的时候,人们非常倾向于“原装”,即便是其他牌子的配件质量款式与其一摸一样,价格还实惠,人们还是对“原装”有执念。

回复有你想要的秘籍

回复千套精美PPT免费下载

回复千套商业计划书下载回复数字营销案例参考回复精美平面设计例呈现回复地产案例免费下载回复大牌汽车案例分享回复经典品牌案例分享回复公关活动免费奉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