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娃成本的话题总是被拿出来讨论。
前段时间,新京报一篇名为《不愿生二孩,也因为“富养孩子”观念误区》的文章,引发了关于如何富养孩子的探讨。
近日,一篇关于中产阶级痛苦的网文走红,同样提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以前的教育是大学最贵,现在为何变成幼儿园最贵了?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学前教育产业化的现象,私立幼儿园学费昂贵,一个学期一万以下就算便宜了,要是再报几个培优班,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相信这些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毕竟在中国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下,除了房价外,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最能引发集体焦虑的。
很多父母宁愿苦自己,也不愿意苦孩子。古有“孟母三迁”,今天同样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贷款买学区房、移民都不罕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的教育金问题~
教育金必须趁早规划
教育金,简单来说,就是提前为孩子准备一笔钱,用于解决子女不同阶段的教育费用。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买房有住房公积金账户、退休后有个人养老金账户,但是教育储蓄账户必须要靠自己准备,而且要尽早规划,才能不使家庭财务陷入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子女教育没有时间弹性,到了7岁就要上小学,18岁左右就要上大学,并不能推迟,到了一定时间点,家里就要拿出这一笔钱。子女教育没有费用弹性,不像购物一样可以讨价还价,是多少就要给多少。子女教育金支付期与退休金储备期高度重合,你现在不尽早准备,可能以后就要掏自己的养老金来补资金缺口。
可能有人会说了,趁年轻攒够孩子的学费,是不是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当然不行,考虑到现在的通货膨胀水平,存够的学费也会缩水。
以通货膨胀率3%来计算的话,万在10年后会变成72万。以货币发行量增速9%来计算,万在10年后会变成42万。
也就是说,万的钱在10年后只能买到42万到72万的东西。
因而,子女教育金需要长期规划,从孩子出生,甚至生育前就要开始,而且要有做长期投资规划的准备。
教育投资谨防两大误区
说到教育金投资,很多人第一想法是在银行开专门的账户,做基本的教育储蓄。
但是,这样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收益并不理想,很可能跑不赢通货膨胀。正确的做法是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实现资产的保本和升值。
在选择理财工具时,我们需要谨防以下误区:
①以产品为导向,而非需求导向
现在教育金保险特别火,基本都是以分红险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还,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强制储蓄的,收益率偏低的金融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普遍为3%-4%。
但是,很多家长看到了固定返还,就想当然认为这款产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实际上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教育费用需求,结果买下一堆与银行储蓄收益差不多的产品。
因而,小编建议高净值家庭可以考虑购买,因为省心省力,但是普通家庭,不应该在教育金保险上投入太多。
购买时的正确做法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通货膨胀率,“估算”出未来需求的金额,再反推需要投入多少资源。
②追求绝对的无风险
一提到投资,有些人就会担心风险。然而,零风险的理财产品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教育金的储备周期一般都有10到20年,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承受市场波动,所以不必一定要“零风险”。
我们能做的就是构建投资组合,让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顺利达成目标。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做到每年增长6%,每年投入8万,18年后你可以存下万;如果你能做到每年增长8%,每年投入6.5万,18年后就能存下万。
因而,我们可以在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后,选择一些风险适中、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比如P2P、指数型基金,搭建一个保本升值的投资组合,比如“P2P+基金+货币基金”。
其中P2P、指数型基金都很适合长期投资,时间越长,累积的超额收益越高,而货币基金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当然,也可以将货币基金换成一些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
教育金规划是每个家庭的理财必修课程,希望大家都能在理财的路上,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不负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