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总有人疑惑现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并没有缴纳几年的养老保险,但是他们的退休金却高达五六千元甚至更高。这样不就违背了多缴多得吗?
其实,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较高的养老金待遇并不矛盾。因为,机关事业单位是从年10月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养老保障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退休待遇,是按照有关过去的退休费计算和养老金的过渡性方案来解决的。
比如说,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算新办法,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四部分构成。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主要指的是年9月及以前,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实施现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因为有一些地方已经曾经做过试点,试点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不算的)的连续工龄。
视同缴费指数,跟退休时本人的职务级别等因素相挂钩。也跟本人后续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没有关系。可以说,过渡性养老金跟缴费多少完全没有关系。
基础养老金,确确实实地跟养老保险缴费有关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完全一样的,每多缴费一年都能够领取一定的养老金待遇。
比如说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如果按照%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多领取1%的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多领取2%的社平工资。即使每多缴费一个月,都可以领取对应缴费基数的1/12。
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来说缴费基数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缴纳的,而很多企业退休人员都是按照最低基数来缴纳的,因此这一部分待遇确实会有差距。比如说按照60%基数缴费和按照%基数缴费,每缴费12个月养老金会少0.3%的社平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缴费钱数一样是等于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个人缴费钱数等于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乘以8%;单位缴费钱数等于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乘以16%。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一部分是完全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受缴费基数的影响更加直接。如果说企业按照0元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每月记入个人账户是元;事业单位按照元基数缴纳养老保险,每月记入个人账户是元。
另外还有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4%记入个人账户,单位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差不多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5倍。实际上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金机制。补充养老保险机制是有限性的,领取完毕以后就不会再有了,除非拿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领一辈子。
其实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但是国家并没有强制企业缴纳,毕竟每一个企业的负担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只不过是一些大型国企央企主动为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已经覆盖约2,万职工。一般来说,年金制度的激励性不如一些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因此在民营企业实施得比较少。所以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后,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都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过渡性养老金,不会受到有关养老保险缴费的影响。
至于之前不用缴费,可以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这实际上是针对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由于制度限制本来不用缴费就应该享受退休费待遇的一种过渡性方案,包含了对职业年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失的补偿。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过渡性养老金的退休人员逐渐减少,最终会实现大家养老计算公式的完全一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