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
诚如衣服需要新颖的款式来包装,以展示其亮丽一样,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巧用表现手法,以凸显其独特。也能够使文章异彩纷呈,锦上添花,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表现手法,是指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它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因其内涵不同,可以分为:①从抒情方式上看,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从表现方法上看,有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象征等;③从结构方式上看,有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等。
★写作技巧
对比鲜明
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两个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的两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如年高考江西考生《知足常乐》,文章主体部分从“不知足常悲”和“知足常乐”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这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也各有特色,前者偏于说理论证,透彻到位;后者偏于例证、引证,诗文与分析交相辉映,既有理趣又显情趣。
抠门与大方
文∕夏爱华
人在瑞士,欧洲风情扑面而来。走在阳光下的日内瓦街头,惬意而舒心。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写下了许多流传于世的不朽诗歌。这里幽静、安逸,泛舟湖上,微风吹拂,无比畅快。
瑞士堪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年人均收入高达5万多美元。但在日内瓦旅游期间,瑞士人的节俭生活令我大开眼界。
瑞士的汽车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人一辆。按理说,对于富有的瑞士人来讲,买辆豪华的“奔驰”或“林肯”牌高级轿车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在日内瓦我看到的是,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丰田”、“雪铁龙”、“大众”等普及型轿车,以及一些叫不出名的极普通小型车。
瑞士被誉为“手表王国”,所产的“劳力士”、“梅花”、“雷达”和“欧米茄”等品牌手表名扬全球。但在日内瓦,人们大都戴着普通手表,有的年轻人戴的甚至是让人看不上眼的塑料电子表。朋友告诉我,在瑞士,即使百万、亿万富翁,也只有银行和税务局知道,没有人斗富摆阔。在超市里,有许多人精挑细选廉价商品,其中很可能就有身价亿万的富翁、富婆呢!
去餐厅吃饭,我习惯性地点了很多菜。餐厅领班过来对我说:“二位吃不了这么多菜,吃不完要罚款。”我说:“好吧,听你的。”旁边一对当地的中年夫妇在用餐,两人各要了一盘西餐炒面和一杯橘汁。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不但把炒面吃得精光,还用手指把盘子里的沙拉酱抹起来吃得一干二净,脸上没有丝毫的难为情,十分坦然。
当地人普遍喜欢租房住,很少花钱买房,崇尚简朴生活。居室装修多以实用为主,简洁大方。“上班族”多乘坐有轨电车,一般不开私家车。
瑞士虽然富有,但能源储量贫乏,因此节能就成为人人重视的问题。说起来,当地人不但在消费上“吝啬”,而且在节能上也堪称“会过”。拿煮鸡蛋为例,要先在锅里盛好1厘米深的冷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一沸腾立即切断电源,用余温将鸡蛋“捂”熟,此举可节省一半的电能。
我对朋友说,瑞士人真“抠门儿”啊!朋友说,因为没有资源,瑞士人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那么对瑞士人来说,既然是靠双手挣来的财富,就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不过,瑞士人也不是样样“抠门儿”,有的方面却出奇地大方。瑞士虽然人口少,地方不大,却拥有相当密集的高等教育区域。现有12所国家公立大学,10所州立大学。国家还进行过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7所高等职业学院,共有学生1.8万多。这一改革使瑞士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者的比例由之前的22%提高到25%。另外,瑞士的私立教育体系也非常独特,各个州独自负责本州的教育事务,由此产生了一批世界著名的酒店以及商业管理学院,如IMD管理发展学院、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等。
瑞士人富而不奢,俭以养德,致力教育,做得很成功,让人肃然起敬。
(摘自《人民日报》)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亮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譬如题目“抠门与大方”,本就含有鲜明的对比。文章开头两段突出日内瓦的幽静、安逸和丰厚底蕴;凸显瑞士人的富有及节俭。然后在主体部分,作者先叙述瑞士人的抠门儿,具体来说是从行、用、食、住诸多方面表现其节俭,并且每一方面都采用对比,比如汽车普及率高,却多为普通型;手表出名,却多戴普通表;餐厅里“我”的表现与中年夫妇的行为等,在表现节俭上算是做足了文章。紧接着,作者叙述了在瑞士这个弹丸之国,高校却如此密集。这样,仅仅通过抓取瑞士人对教育的重视这一点,就能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大方。从而将瑞士人对物质生活的抠门与对精神层面的大方,并列对照,暗示了瑞士人富有的深层原因,对我们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以小见大
考生要善于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题材”来表现深刻的主题或生活哲理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大处着睡,从小处落笔”。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或瞄准一件细物,或记叙一个小人物……通过努力开掘、提炼,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心灵,达到一种“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效果。如年高考江苏卷《忧与爱》片断:“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考生叙述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我”用笔尖逗弄一只爬上书面的小虫,并刻画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感悟到人生的大道理:人当有悲悯情怀,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才能生活得诗意与惬意。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
文∕毕淑敏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被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摘自《广州日报》)
毕淑敏,这位颇有成就的当代作家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相信每位读者只要看看这篇叙述亲身经历的文章便略知一二了,同时也能够明白作者在生活“小”事中所寓含的事理——在人生的旅程中,如果遇到了暴风雨,只要我们能够毫无畏惧地接受它的洗礼,就不会被暴风雨“筛”下去,就能成为一个“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手法的成功运用。
欲扬先抑
作者本想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跌起,回环曲折,且在与“抑”的比较中,也便增强了“扬”的力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珍惜你所拥有的》,开头部分极力描写父母身份的卑微、自己因父母身份低微而表现出的自卑情绪,这是“抑”,充分为后文作铺垫。而后考生又选取父母捡破烂攒了两千块钱、让我交学费这件小事,表现了父母对自己浓厚的爱,一下子就把情节“扬”到了高潮,一对身份虽然卑微、却全身心地爱孩子的父母形象跃然纸上。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文∕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摘自《意林》)
这是一篇成功地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范例。文章开始写“暴发户”老苏,他出手阔绰却外表邋遢,他大大咧咧的做派和大快朵颐的吃相,也实在令人反感,这是一“抑”;继而写他令人反感的自私自利之举,“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这是二“抑”。到此为止,作者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但是,作者在结尾却来个度大转弯,“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此时既让读者感到吃惊,细想又在情理当中。“3号床”男人的形象瞬间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短短一篇文章,竟如此的曲折生动,这得利于“欲扬先抑”的手法的成功运用。
烘云托月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就用相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烘云托月(或衬托)。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则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衬托手法,可以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更加鲜明突出,使人物的性格与个性特征更加丰富、生动,使感情表现得更加浓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开头:
我爱北国那猎猎狂风,掀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爱那万绿丛中一抹殷红,一枝独秀,留万世芬芳。只是我更爱如水的江南,恬静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摇橹小调中透着歌喉的婉转细润。
语段连用三个排比句,状写北国的猎猎狂风、万绿丛中一抹红,借以衬托如水的江南之美,生动地表现了“爱江南”的胸臆。
童年的药箱
文/朱成玉
子轩有一个小小的药箱,那是他从童年带过来的。那里面藏着一个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的秘密。
1岁的一天,他用一把小锤子敲了几下自己的手心,有点疼。他觉得很刺激很好玩,又多打了几下,大人们并没有斥责他,却也没有人过来疼惜他,都只是摸摸他的头,报之一笑:这孩子,多调皮。他心里忽然有点不愉快了,如果母亲在,一定会奔跑过来,把他的小手握在她温暖的手里,递到她的唇边,不停地呵着气。而自己却得意地笑着,因为一点都不疼,反倒被母亲弄得有点痒痒了。
他突发奇想,他想如果砸的是手背呢?劲再使得大一点,会不会很疼?会不会流出很多的血?那样就可以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了吧,也就可以不去上学,在家里可劲地玩积木盖房子了。
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他在等待着某一天来实施他的计划。
他提前给自己做好了准备,给自己预备了一个小药箱,里面有止痛药和纱布,他想万一血留多了,人就会死掉的。所以自己要在流血的时候给自己包扎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子轩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撒手人寰,现在这个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女人是他的父亲给他找的继母。他的心思很重,仿佛把自己与世界隔绝开了。妈妈走了,他想再没有人来爱他了。
他从来没有叫过那个女人一声妈,而那个女人似乎也不在乎这些,每天只管埋头在厨房研究她的菜谱,她做的菜倒是蛮好吃的,而且一周保证每一天的菜式都不一样。她没有工作,就这样把自己喂得很肥,在他眼里,她不过是自己嘴馋而已,一个典型的好吃懒做的女人。
可就是这个女人唯一值得称道的厨艺,近来也是大打折扣,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吃了。
有一天,他无意间听到父亲在厨房里对着她抱怨:“最近的菜好像不大合口呢?”她压低了声音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得尽量为孩子搭配一点有营养的东西。”
他的心,在那一刻忽然就变得柔软起来,这个在他眼里好吃懒做的胖女人,原来一直是在关心自己的啊。尽管母亲不在了,但自己不是一样健健康康地活着吗?继母给自己织的毛衣、手套,每天准时准点的早餐晚餐,井然有序的生活本身,就是对每个家庭成员的一种爱护。
她总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如果预报了哪天有雨,哪怕那个早上是晴朗的,他的书包里也肯定会装着一把雨伞。北方是节气最明显的地方,冬天的大寒和小寒冷得都不一样。那个女人每个冬天都会给他做两条棉裤,一条薄一些,一条厚一些。每天放学,她都会把他鞋子里的鞋垫掏出来扔到炕头上,把他的鞋子拿到炉子边上烘烤;每天早上,帽子、围脖和手套,在她的监督下,没有一次忘记戴的,那些冷冽的天,他从来没有挨过冻。
人生就像滑梯一样,那些快乐的尖叫仿佛还没有完全散去,子轩就从童年滑了下来,并快步走上了另一座滑梯:少年。少年是喜欢看云的,每一片云都那么洁白,每一片云都像极了妈妈的脸。若干年后,他从这座滑梯上滑落下来,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被赶上了青年的滑梯。他的那个冒险的计划一直没有来得及实施。他的生命完好无损,每一次滑落都没有受到一点点伤害,他忽然快乐地想,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那温柔地呵护着他的继母的手,已牢牢地将他围在温暖的篱笆里,让他安然度过了他的每一天。
他就那样健康地走过来了,他永远用不到那个给自己准备的药箱。因为妈妈一直都没有逝去,只是换了一张面孔而已。
(摘自《散文》)
伟大而深沉的母爱,隐藏在小小的药箱里面。童年药箱背后的秘密,让人为之心酸,更为之感动。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子轩的所见所闻所感,侧面烘托出继母对他的伟大而深沉的爱。如文章开头写“他提前给自己做好了准备,给自己预备了一个小药箱”,以便“自己要在流血的时候给自己包扎好”,还有“妈妈走了,他想再没有人来爱他了”等语句,从反面烘托出继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他的心,在那一刻忽然就变得柔软起来,这个在他眼里好吃懒做的胖女人,原来一直是在关心自己的啊。尽管母亲不在了,但自己不是一样健健康康地活着吗?”通过描写子轩的心理活动,烘托出继母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结尾的“那温柔地呵护着他的继母的手,已牢牢地将他围在温暖的篱笆里,让他安然度过了他的每一天。”同样从侧面烘托出继母的爱以及子轩对继母的感激和热爱。
妙用象征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通俗一点说,为了要说乙,因为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却让读者通过甲的形象去领会乙,却理解抽象的象征义,即所谓的“托义于物”。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要求以“镜子”为话题写作,许多考生便使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有的用哈哈镜,象征乐观积极与多变;有的用望远镜,象征人生长远的规划以及眼光;有的用显微镜,象征细致与精益求精;有的用三棱镜象征折射人生不同的闪光点折射梦想等等,寓意明确有理,也使得文章的意义更为深远。
丁香赋
文/张福海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酽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丁香,“紫中露白,白中映粉”,“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如云”、“如海”、“如霞”,其小巧娇艳令人们心生怜爱;丁香,“花香袭人”,“沁人心脾”,其浓香馥郁让世人沉迷陶醉。然而,人们描写它,歌颂它,并不仅仅因为它的柔媚浓香,更重要的是,“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她象征着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恰恰是这种精神和意志使人们获得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另外,还有借景抒情、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等写作手法,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63.html